缆的结构及使用情况,在保证光缆的性能的前提下,尽量缩小外径。对外径为1.8~3.0mm的套管,其壁厚一般控制在0.3~0.5mm范围,在保证套管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壁厚以保证套管与光纤的间隙。套管壁厚应均匀一致。对于多芯(n﹥48)时,可采用光纤带套塑工艺。
3)光纤余长
光纤余长大小的确定是套塑工艺控制的关键。那么,在制造工艺中如何得到光纤余长的设计值那?在不同的光缆结构中,要求光纤或光纤带在束管中有不同的余长值。光纤余长在工艺上的形成一般有两种方法:热松弛法,又称温差法和弹性拉伸法。
热松弛法:其实质是利用冷却水温与材料玻璃化温度的差异,使材料产生收缩变化得到光纤余长的一种方法。如图5-5-9所示,光纤或光纤带从光纤放线盘上放出,经挤压机机头挤上PBT塑料束管,并在束管中充以油膏,由余长牵引轮进行牵引,光纤或带纤在轮式余长牵引轮上得到锁定。光纤或带纤在余长牵引轮上会形成一定的负余长。束管在热水槽和余长牵引轮区间,PBT束管温度在45~75℃之间,其高于PBT材料的玻璃化温度(40~45℃),基本上不会产生收缩,不产生余长。进入冷却水槽后(14~20℃),PBT会产生较大的收缩,这一收缩不仅补偿了其在余长牵引轮上的负余长,而且得到了所需的正余长。此时,要求主牵引的牵引张力很低,使束管得到充分的热松弛。松套光纤二次套塑用材料多为PBT材料,这种材料是一种半结晶高分子材料,它的熔化温度在230℃左右,玻璃化温度在40℃---45℃之间,通常在束管制成时,还不能充分结晶而达到其结晶平衡度。在二次套塑束管成形后一段时间内,束管还会继续缓慢地结晶,以其达到其结晶平衡度,从而造成束管挤塑后收缩,使束管在长度方向进一步缩短,光纤或带纤在束管中的余长增加。为减少束管挤出后的收缩,必须提高PBT塑料在束管成型过程中的结晶度。由于塑料的结晶主要发生在高于玻璃化温度区,所以采用热水(45℃—75℃)和冷水(14℃---20℃)结合式梯度冷却的方法使套朔管冷却,有利于束管材料本身的结晶,热水槽水温愈高,束管成形过程中结晶度愈高,挤塑后收缩愈小。
主牵引的线速度低于余长牵引轮的线速度,其速度差的调整和确定既决定了所的余长值,这样得到的具有光纤正余长的束管在离开主牵引到收线盘时,基本上没有内应力,从而得到一个稳定地光纤束管和设计的光纤正余长值。
图5-5-9热松弛过程 图5-5-10弹性拉伸法
弹性拉伸法:图5-5-10所示,其实质是利用外界的作用力,阻止因冷却水温与材料玻璃化温度的差异使PBT材料收缩,得到光纤的正余长的一种方法。光纤或带纤经挤塑机头,挤上PBT束管并充以油膏,束管经热水槽成型后,通过覆带式余长牵引轮进入冷水槽,在双轮式主牵引论上,光纤和束管锁定,主牵引的牵引张力足够大,使PBT束管在冷却槽中不仅不能产生冷收缩,反而受到拉伸而伸长,其为PBT材料玻璃化温度以下的弹性变形。这时,在束管中积聚更长的光纤,因为在覆带式余长牵引上,束管中的光纤未锁定,光纤可在束管中滑行(单牵引式),当PBT束管离开主牵引轮后,高张力消失,PBT束管弹性恢复,长度缩短,从而使管内的光纤或带纤得到所需的余长。此时,收线盘的张力应适当选定,并保持稳定,使束管在收线盘上不致残留较大的内应力。从而得到稳定的束管和设计光纤余长值。
综上分析,当采用以热松弛为主要机理形成光纤余长时,二次套塑生产线的最佳配置为:轮式余长牵引与覆带式主牵引的组合;而当用弹性拉伸为主要机理来形成余长,二次套塑生产线的最佳配置为:覆带式余长牵引与双轮主牵引的组合,而后者的余长值可做的比前者大。
影响光纤余长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可调因素的选定
在光纤松套套塑工艺中影响光纤余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些因素可作为调节光纤余长的工艺手段,而有些因素虽然影响光纤余长的值,但却不宜作为光纤余长的调节手段。影响松套管中光纤余长的主要因素有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光纤光缆制造工艺及设备(39)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