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已很少使用。传统放线张力的控制主要有这样几方法:
a.用液压马达传动放线轴进行传动,用摆动的滑轮控制线的张力和调节油量,以改变放线速度;
b.采用高灵敏的电子电路控制马达传动,张力由一个储线器轮组进行控制,同时改变传动速度;
c.多头放线由马达传动,带重锤的平衡杆控制放线盘的张力和速度。滑轮压在走动的光纤上,当光纤放线张力过大时,光纤张紧,摆动杆升起,由于杆的另一端与电位计相联接,使电位调低,马达速度变慢,光纤张力减弱,从而调节了放线张力;当光纤放线张力过低时,摆动杆会下降,将电位调高,使马达速度增加。这样多次循环,就能保证放线张力适宜且放线均匀,结构如图5-5-5所示。
现代技术中,多头放线张力控制只有采用四象限(进、退、停、转换)张力控制放线设备才能胜任。此机采用直流伺服电机四象限控制原理,由大功率晶体管脉冲调制构成四象限控制,形成张力自动反馈的放线装置控制系统。该设备具有张力控制精度高、响应快、速度范围大、结构紧凑、轻巧、操作简单等特点。
图5-5-5多头放线结构原理图
放线张力控制设备是制造一管多芯松套光纤和中心管式光缆的关键工艺设备,而放线张力的大小和精度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光缆的质量。一方面放线张力的选择影响光纤余长的形成,同等情况下放线张力越大光纤余长越小,放线张力如过小则不利光纤余长的稳定,反之则光纤余长就长,会增加光纤的衰损。根据选用设备情况,设备精良可以减小放线张力的设定;另一方面光纤放线的过程也是对光纤进行张力筛选的过程,为了尽量减少对光纤的损伤,一般认为放线张力应是筛选张力的10%左右。ITU-T将光纤筛选应力规定为4个等级:0.35Gpa,0.69Gpa,0.86Gpa,1.38Gpa,目前推荐使用的光纤筛选应力为0.69Gpa。
根据不同设备的具体情况和光纤余长要求,应设定不同的放线张力,一般应保证在30~120g范围内,过大将影响光纤传输性能和使用寿命。此外,在光纤放线架上应加装除静电装置,因为多根光纤高速放出进入填充油膏装置时位置十分贴近,会产生静电造成光纤的抖动,影响光纤余长的均匀性,除静电装置的使用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并能去除光纤表面附着的灰尘,杂质。
光纤经放线装置放出后,进入SZ绞合机,通过两级穿纤孔。第一级穿纤孔固定位置,第二级穿纤孔以均匀的速度向左右两向交替旋转一定角度,使光纤束形成一定绞合节距进入套管,光纤余长随着绞合节距的增加而降低,。根据两级穿纤孔的距离设置相应的旋转角度,距离较大时,旋转圈数较多;距离较小时,旋转圈数少。光纤SZ绞合机的主要作用在于使套管中每根光纤具有一致余长,其本身对光纤余长大小影响不是很大。
光纤经SZ绞合后,进入填充阻水油膏装置,光纤穿入油膏,针管与油膏一起进入松套管。通常情况下,填充油膏在生产、运输及填充过程中会有气泡产生,这给光纤成缆后的产品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气泡的存在,首先会导致松套管外径不均匀,其次空气的存在会影响油膏的填充度。因此阻水油膏在填充前必须进行除气处理,最大限度地保证松套管与光纤间隙内注满油膏。目前油膏除气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过滤真空分离式和离心真空分离式。
过滤真空分离式除气是对油膏施加一定压力,通过微孔金属过滤网或采用挤压轧辊过滤使气泡分离,经真空泵排出。离心真空分离式除气是利用离心机实现油气分离,由真空泵排出气泡,后一种方法输出油膏除气效果好,密度、精度均匀,具有一定稳压能力。
去除气泡的阻水油膏与光纤一起进入油膏针管,填充入挤出松套管内,在此油膏填充模具的设计和选用至关重要,松套管中油膏填充质量最终由油膏填充模具决定。所以应合理设计挤塑机的内模芯内径与油膏针管的间隙距离,并根据松套管内径,光纤根数调整油膏的输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光纤光缆制造工艺及设备(3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