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已经离得多么遥远了。
(4)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和概括。马克思指出,如何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表面上看来是形式的问题,然而实际上却是一个关于本质的问题。尽管马克思在《手稿》中仍然认为费尔巴哈为这一批判奠定了基础,但他却由此而开展了一种更高的、真正扬弃并克服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在马克思看来,费尔巴哈的主要功绩在于,他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辨哲学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批判,并把黑格尔哲学作为神学的最后的理性支柱而加以摧毁。然而,马克思同时却在一个新的高度上看到,黑格尔第一个指出了---虽然是以抽象的、思辨的方式---以否定之否定为形式的发展是一切存在的自我活动和自我创造的形式。
因此,当费尔巴哈把当下的、直接的肯定与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对立起来时,当费尔巴哈把否定之否定仅仅看作是哲学同自身的矛盾,是神学的恢复时,马克思却坚决地指出了黑格尔哲学的主要成果,即“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黑格尔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人看作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把对象化看作是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这是马克思在唯物主义立场上对黑格尔的辩证法作出的一个本质重要的判断,是把能动的创造原则注入感性对象性的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步骤。马克思在关乎本质的哲学基础上说出了费尔巴哈所不理解的东西:当费尔巴哈把感性的对象性仅仅设定为感觉和直观时,当他把“扬弃”仅仅了解为神学的幻想时,马克思却牢牢抓住了否定的辩证法,并通过“对象性的活动”重新规定并表述了辩证法的存在论根基。这意味着亦称真正的哲学革命的开端,一场哲学存在论根基上的革命开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及其“历史科学”的全部创制,都是立足于这一革命的基础之上的。从结果方面来看,这一哲学革命拯救了黑格尔哲学的伟大成果,即否定的辩证法。同时马克思又明确地指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思辨的神秘主义倾向:尽管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劳动看作是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但他却只知道并且只承认一种劳动,即抽象的精神的劳动,从而使人变成了一种非对象性的、唯灵论的存在物。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特别是《现象学》的原则作了这样的概括,即黑格尔为历史运动找到了一种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就它是一种历史运动的表达而言,黑格尔达到了其他哲学家所未能达到的深刻性,而就这种表达之为抽象的和思辨的而言,黑格尔的辩证法又完全是神秘主义的。因此,在黑格尔那里,既包含着伟大的历史主义的批判原则,又隐藏着一种“非批判的实证主义”和“同样非批判的唯心主义”。
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这一批判和概括,不仅使马克思在哲学的基本立场上决定性的超出了费尔巴哈的眼界(尽管马克思当时还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整个地决定着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基本取向,决定着新世界观的主导原则和基本性质。它标志着哲学革命的理论机遇已经接近完成,标志着向前推进唯物主义哲学已经成为可能;它不仅是同思辨唯心主义对立的东西,而且要求真正地克服和扬弃这种唯心主义。在写成这部著作的几个月以后,马克思就开始对费尔巴哈进行全面的批判。
《巴黎手稿》是各种思想材料的巨大汇集与融合,而且是一种在理论逻辑上表现为必然性的汇集和融合。换句话说,这些思想材料已经在一个总体的统摄下受到了批判,并且在调整理论基地的同时开始对它们加以重新铸造。全部批判指向哲学世界观:一方面,问题已不再局限于黑格尔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而是扩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9)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