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前提,扩展到一般的辩证法原则,扩展到对黑格尔哲学的整个估价取舍;另一方面,马克思同费尔巴哈的联结点和分歧点已经实质性地显现出来,批判费尔巴哈的基本理由已经酝酿成熟了。就这一著作的内容本身以及表达这些内容的形式和范畴而言,它是未定型的、过渡性的,然而就这一著作在思想史上的地位而言,它却是承前启后的和决定性的。它是新世界观理论准备时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记录自己思想的一个笔记,写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
这个笔记并不打算发表,后来恩格斯读到它,评价它是“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于1888年在发表自己的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时,将之作为附录面世。发表前,恩格斯对它作了一些修改,以便易懂,因此现在就有两个文本,一个是马克思的原本(即1845年稿本),一个是恩格斯的改本(即1888年稿本),读者可以比较着来研读。
如果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指经历了他自己实行的哲学革命之后的哲学思想,既扬弃了唯心主义,也扬弃了传统的唯物主义,那么,恩格斯对《提纲》的评价就是完全正确的,它确实可以被称为新世界观的“第一个文件”。因为有上述两个扬弃,我们读《提纲》时,关注的中心自然应当是它所展示的本体论境域。
《提纲》共十一条,字数不满1500字,若从本体论上解读,就需要深思包含在这些简洁文字中的深意。《提纲》既是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哲学革命的扼要总结,又是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到阐发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纲要性提示,由此可见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过程中的里程碑意义。对于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每一条论断都具有基本的判据性价值。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提纲》之间还有一本著作,那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该著的主题是批判以鲍威尔等人为代表的当时德国的思辨唯心主义,而这一批判在本体论上的主要武器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尽管这时的马克思已经实行了一场哲学革命,但他还没有来得及着手从根本上澄清自己的思想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区别,《神圣家族》因此主要地具有与唯心主义观点作最后诀别、为新世界观的创立做准备的的意义。马克思结束《神圣家族》的写作是在1844年11月,此后他便马上拿起被暂时延宕的重大课题,即批判费尔巴哈哲学,以便刚清楚由一场哲学革命奠定好基础的新世界观与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关系。这就引致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是从唯物主义原则出发的,同时,他的唯物主义也是以“人本学”立论的,这就使他在本体论上超出了先前的唯物主义。对此,马克思是予以高度评价的,即使在后来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仍说他“比‘纯粹的’唯物主义者有巨大的优越性。”但是,尽管如此,马克思却还是将它列入了“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之中。这也就是说,在写了《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和《未来哲学原理》的费尔巴哈那里,哲学改造其实并未真正发生。这个基本批判是耐人寻思的。寻思之所向,当是去理解在马克思的新世界观中所包含的对西方整个哲学传统的批判,以及由此而来的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这一传统中的对立所作的根本性判决(见《提纲》第一条)。
虽然有了“唯物---唯心”之传统对立判决和扬弃,马克思的新世界观仍然称为“唯物主义”,马克思自己称为“新唯物主义”(见《提纲》第十条)。“新唯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10)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