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的总目标是“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概括描述。 一、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有关材料、工具的基础知识;学会加工、制作、表达的基本技能;认识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了解技术的一些基本要素和核心概念。
二、使学生了解技术活动的一般过程;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使学生接受劳动观念和创新精神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形成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激发振兴中华、服务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阶段目标
小学阶段目标
小学作为技术素养形成的启蒙阶段,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技能及基本的操作规范。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身边常见事物的基本技术内容及制作的简单加工方法
了解若干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加工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初步学会根据设想选择材料 能正确使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手工工具,并能合理的选择工具
能识读一些简单的图样,并利用工具安全、有效地对材料进行加工 二、过程与方法
从某些熟悉的环境出发,利用已有的知识及调查的结果,产生技术需求 通过对各种想法的选择制订出一个设计草案并能给出选择的理由 通过语言、文字或简单的图示对设想或作品进行描述或介绍
根据设想及使用情况对作品作出自己的评估并能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建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工具、节约材料的习惯 形成对技术问题的兴趣,有探究的欲望
具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养成诚实、负责、进取、热爱生活的精神品质 养成不怕挫折,勇于创新的精神
初中
该阶段对小学与高中阶段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着重于培养基本的技术素养,着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1)知识与技能
● 知道常见材料的特性,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施对常见材料进行简易加工。
● 掌握简易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步骤,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简单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制作。
● 在使用和改良技术作品、进行技术实践的过程中能作出多方面的有一定根据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
● 初步学会发现需求,确定设计要求,构思方案,并能用文字或图样表达示意图。
● 初步学会发现和提出技术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修改原来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技术实践活动,深化劳动体验,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 养成勤俭、负责、守纪的劳动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 关注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技术问题,形成持续而稳定的技术学习兴趣,具有较强的技术意识和创新意识。
● 理解从事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格与态度,能够安全而负责地参加技术活动,具有初步的与他人进行技术合作、技术交流的态度与能力。
高中
该阶段着重于发展学生对技术的深刻理解,着重于培养在现实环
境下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客观地评价技术工具并能应用自身的技术素养解决客观世界的实际问题。
(1)知识与技能
● 理解生活、生产中常见材料的特性和用途,能从质量、效益、环保等多角度分析比较,选用合适的材料。
● 学会使用常见的工具和简单的技术设备,了解一些比较先进的现代工具、设备。
● 能够依据技术图样、安排工艺,完成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作品制作。
● 知道技术的一些基本要素:设计、加工与制作、检测与使用、评价与改进。
● 了解技术的多元因素:“系统”、“资源”(包括工具和机器、材料、信息、能源、资本、时间和人力等)、“制约条件”、“优化和权衡”、“过程”、“控制”。
(2)过程与方法
● 在技术活动中,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运用合理的技术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交流和评价,发展高级思维。
● 能够依据技术图样,使用工具设备,安排工艺,进行实际加工和装配,完成作品制作任务。
● 能够根据技术要求,通过调查分析需求,并根据需求运用一定的技术原理和方法进行技术设计活动,提出设计方案,用图样和文字正确表达设计意图,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获得反馈,修正和优化设
计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能够联系科学与社会,认识到技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意义。
● 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关注国内外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
● 树立尊重技术、尊重技术人才的价值观,为进入一个技术世界做好准备。
● 增强劳动观念,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合作意识、质量意识、经济意识、环保意识和伦理意识。
● 养成积极、负责、严谨、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 ● 勇于技术创新,追求精益求精,坚持实事求是。
三、课程设置
1.学段设置
劳动技术课程设置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四、五年级。 第二学段:六至九年级。 第三学段:十至十二年级。 2.课时安排
基础型课程部分的课时安排:
第一学段:共68课时。 第二学段:共170课时。 第三学段:共136课时。
四至五年级每课时以35分钟计,六至十二年级每课时以40分钟计。一至十一年级每学年以34周计,十二年级以30周计。
说明:各学科基础型课程部分的总课时是指令性的,各校要严格执行。在指定的学段范围内,各学科课程的课时具体安排(各周课时安排,起始年级的确定等),由学校统筹。
四、内容与要求
1.四至五年级 ? 基础型课程部分 ? 基础型课程部分
一级主题 问题与设想 二级主题 设想的产生与确定 设想的表达 工艺的选择与确定 材料与工具 加工与组装 使用与维护 自评与互评 加工与制作 ?
〃问题与设想
问题与设想部分为设计入门前的启蒙教育,主要从产生并确定需求、收集信息、提出并选择设想、表达设想、选择工具与材料、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劳技课程标准(全)(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