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苏教版2017年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 图文(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8-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五年级语文

教学课题:2.陶校长的演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 2.难点:学会使用关联词。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陶行知的名言。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 时 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 2.知道什么是演讲稿,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 学 流 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个渴望进步的人,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呢?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会详细地告诉你。 揭题,介绍陶行知: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创办了“晓庄”、“育才”等一批学校,培养了一批批、一代代人,创作了一部部教育著作,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不朽的贡献。 二、初读课文 出示:这是一篇演讲稿,那什么是演讲,演讲又有什么特点,文章中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是分哪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呢?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子音、读通句子,做好记号,回答问题。 2.讨论理解演讲的特点。 (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演讲的主要特点是真实性和鼓动性。演讲的内容贴近生活,讲的是真话。演讲中带有强烈的感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主要谈的是“每天四问”,分别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谈有没有进步这个问题。) 3.出示词语 否则 锻炼堡垒专心致志 坚忍不拔 承担 值勤公德激励 鞭策 即使……也…… 既要……也要…… 三、指名读课文 1.叫六位同学起来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他们读,并思考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提出演讲的内容是“每天四问”,第2—5自然段让学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理”四个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第六自然段希望学生养成“每天四问”的好习惯。) 2.自由读课文。 3.逐段齐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指导写字 10

教学改进措施 五年级语文

“炼、德”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炼”右边是不能写成“东”。 “否、垒”上下结构,上大下小。 板书设计: 2.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 学问 每天四问 工作 道德 激励、鞭策长足进步 心得 反思 第二课时 课 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明白陶校长为什么要求我们做到“每天四问”,培养起学生不断激励课时目标 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陶校长的演讲第一课时,谁来说说陶校长到底讲了些什么?(陶校长要求我们每天问问自己在“健康”、“学问”、“工作”、“道德”方面有没有进步)那你有没有这样问问自己呢?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陶校长的演讲》。 过渡:在陶校长的演讲中第一问问的是(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二、精读课文 1.讲读第二自然段 (1)速读:思考,为什么要先问这一问题呢? (2)指名回答出示: 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 (3)请同学们找一找这句话中的关联词:因为……有了……才有……否则……都…… (4)请同学们自由读这段话,你能不能用一个句子,代替“否则”? (5)很好,那谁能用“有了……没有……”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有健康的身体和没有健康的身体的区别呢? (6)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有好的身体真好啊!那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呢? (7)“两个离不开”,只有这样,才能筑起坚固的“健康堡垒”。 (8)指导复述,顺便归纳学法。 归纳总结刚才我们的学习方法。 A、这一段文章,先是设问,然后是解答,再是希望。 B、我们学习的时候是这样学的。 ①看清设问的是什么。 ②读一读,找出解答。 ③标出关联词,体会有和没有的区别。 ④找出怎样才能提高,标出关联词,朗读理解。 ⑤找出陶校长对我们的希望。 ⑥读读背背,复述。 过渡: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讲读第三自然段 11

教学改进措施 五年级语文

(1)首先我们来看看设问的是什么?(自己的学习有没有进步) (2)找出解答(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我们是学生,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 (3)标出关联词:因为……有了……才能…… (4)找出怎样做才能提高,标出关联词,朗读理解。 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5)希望:这样我们就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6)读读背背,复述。 ★(语言训练:陶校长的这次演讲的中心是什么?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明的?他这样问的理由是什么?你觉得如果每天都能这样问问自己,这对于你的学习成长有什么帮助?) 3.自学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1)交代方法。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3)检查自学效果:说说这两段的内容,指名读,齐读。 (4)学习最后一段。 这篇课文是总分总结构,课文的最后一段,陶校长再次要求我们养成每天四问的好习惯,请同学们读一读,找出关联词,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每天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弄清激励和鞭策的意思,进一步理解“每天四问”。 4.总结课文 (1)逐段朗读。 (2)指名说说第2~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归纳全文大意。 这篇演讲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和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5.结合陶行知生平事迹,体会这篇演讲的感情。 这篇演讲充分表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情真意切。 板书设计: 2. 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寻求幸福 实现理想 每天四问 学问→造福社会 工作→培养责任心 锻炼能力 道德→社会稳定 国家发展 (激励 鞭策)→(长 足 进 步) 心得 反思

12

五年级语文

教学课题: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 时 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 (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3

教学改进措施 五年级语文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心得 反思 第二课时 课 时 1.学习古诗《所见》,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借助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课时目标 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 学 流 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 2.同学们,如果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有多产生无尽的想象。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3.解题。 “所见”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吗?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感知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指名读、齐读。 3.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所看到的是什么了吗? 三、整体感悟 1.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全班交流。 2.理解一、二行诗句。 (1)出示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情景?(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呢? (2)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这可真是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时的心情呢? (3)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多了,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4)多么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也骑上小黄牛,把前两行美美地读一读。 3.理解三、四行诗句。 (1)诗人袁牧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14

教学改进措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苏教版2017年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 图文(3)在线全文阅读。

苏教版2017年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 图文(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68785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