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
一、从图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读美丽的民间故事——(读题)《嫦娥奔月》。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什么样的画? 2.(课件出示)看,引说: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样?(美) 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 4.读一读。读文字有什么感觉?(同样“美”,板书)(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 5.老师也想读:(老师读,不同,我们来对照读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别。)飘飘悠悠——飘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 碧蓝碧蓝——碧蓝(喜爱的情感在里面) 二、揣摩人心 1.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的美吗? 2.学生轻声读课文。 3.人更美:心地的善良。能具体说说吗?先默读,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用线画下来。学生读画后:同学们一定把自己的认识化为了智慧的波浪线了,我们来交流。 先从总体上把握。体会在两点上: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1)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 例: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却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 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2)第二件事情是关键,这件事是因一个人而生,那个人就是——逢蒙。那是一个*诈贪婪的小人。“奸诈”(虚伪骗人)体现在哪儿?“贪婪”呢?(“把仙药交出来!”)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读。 “周旋”,什么叫“周旋”呢?这样,我们来演一演,我来演那个奸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 逢蒙:快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仙药?什么仙药? 逢蒙:别装蒜了,你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药交给了你,是你藏起来了,说,藏在哪儿了? 嫦娥:你一定听错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药卖了钱让我藏起来的。逢蒙兄弟,你缺钱吗?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来给你拿。 逢蒙:哼,别跟来这一套,我不会听错的。(接着翻箱倒柜搜起来) 与扮演嫦娥者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第5自然段来读一篇,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4.(接着学生),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读那段文字) 5.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是——因为嫦娥的心美。 6.嫦娥的心是美的,但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你愿意成为嫦娥的知音吗?请你用一个词语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 (2)遗憾——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 (3)留恋、不舍——留恋人间的生活,这人间有他的丈夫,那位勇猛45
五年级语文
无比的后羿。 7.如果当嫦娥身体轻起来,飞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曾经与乡亲生活过的村庄,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应当是什么?这幅图有个细节是不是改一改更适当呢?(出示修改后的图)——我们是不是也把这段文字改一改。(泪眼朦胧,不时回转头来遥望大地。) 三、升华情感 1.嫦娥深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呢?你从课文里哪些细节得知的?读7小节,我不想听你说,我想听你读。(放音乐) 2.后羿对嫦娥的情感,也是天地可鉴。“嫦娥!嫦娥!”这是课文中后羿唯一对嫦娥说的话,其实,后羿的心中有多少话要对嫦娥说啊。但万语千言,一切均浓缩在这连声的呼唤声中,全体男生读。 3.同学们,嫦娥奔月就意味她与丈夫……意味她美满的家庭将……意味乡亲们再不能……现在再读这段话(第六小节),你的心情怎样?(交流后)让我们带着对嫦娥的敬意,带着美好事物破裂带给我们的无奈、伤痛再来读这段话吧。 4.因为这样的美好情感,也就产生一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读最后一小节。 心得 反思 教学课题:11.读书莫放“拦路虎”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 3.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准备:字典 有关课外知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揭题 谈话导入:在学习中,如果你遇到了拦路虎,那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激发学习兴趣。 二、点拨 自学课文,自读课文,阅读课文,借助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点句理解课文。 1.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 2.学生分组、学习小组、多种形式学习。 3.讨论、交流,读课文。使学生懂得,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绕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 三、汇报自学情况,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1.什么叫“拦路虎”?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46
教学改进措施 五年级语文
(一)要有耐心。 (二)要有恒心。 抓住重点句,谈感受; 就自己如何解决“拦路虎”发表见解; 抓住重点句,理解全文。使学生懂得,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绕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 四、总结延伸 五、熟读积累: 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全文。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反复朗读。 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受。 采用打擂台、师生比试、小组比赛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交流读你喜爱的段落;齐读全文。 感情朗读。 深化理解 板书设计: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迎难而上 面对“拦路虎” 勇于战胜 心得 反思
教学课题:12.伊索寓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难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 时 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 学 流 程 教学改进措施 47
五年级语文
一、揭示课题: 1.屏显 同学们,大屏幕上有四个词语提示,你能根据它们猜猜看是哪一本书吗? 伊索寓言 2.说说你们怎么猜出来的? 3.读过这本书吗?说说你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 4.小结:本书给每一个初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5.屏显伊索寓言的价值。 6.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这本书,领略它的魅力。 二、学习生字词: 1.我们先来扫除生词障碍。(屏显)自己轻声读读这些词,把字音读准 了。 2.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生词学习情况。 A舌音:馋嘴 掺杂。请你把是翘舌音的词找出来,带大家读一读。 B轻声:狐狸 葡萄 C喉咙 过渡:哪些生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贯:贯由毌和贝组成,框代表古币,中间的一竖代表古币中的孔,一长横穿孔而过,下面的贝代表钱币,贯的本义是串钱的绳子。 自己书空写一个?贯?字。 3.学习了生词,我们一起读一遍。 三、读熟三则寓言: 打开课本,小声读一读三则寓言,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心得 反思 课 时 课时目标 第二课时 1.了解寓言的一般特点。 2.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 3.培养学生对寓言的喜爱,从故事中学会做人。 教 学 流 程 一、复习。 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其中一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狐狸和葡萄》。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来体味葡萄的诱人。 2.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是怎样做的?能通过想象说具体吗? 3.尽管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但还是白费劲。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4.狐狸是怎样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表里不一。)——即狐狸的形象 5.读一读课文结束的话。想想这句话在故事中起什么作用?(揭示了道理,画龙点睛) 6.理解寓意。 (1)齐读第三自然段。(联系狐狸想吃葡萄的馋样儿,狐狸的言行,刚才分析的狐狸的形象。)体会寓意。 (2)现实生活中你还想到了哪些类似的话语? 48 教学改进措施 五年级语文
(3)对于这些不良话语和心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二)《牧童和狼》。 1.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 2.到底有没有狼? (理解反问句:哪里有什么狼!注意它的标点,说说为什么不用???而用?!?。)明明没有狼,孩子为什么说?狼来了?? (理解?惊慌失措?,给?措?选择合适的字意) 3.你觉得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 ( 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老实。) 4.引读第二自然段,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 (村民们知道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上当。) 5.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 6.小组之间讨论: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 7.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8.牧童说谎的结果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吗? 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那些说谎的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 (三)《蝉和狐狸》。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 (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 2.怎样骗的? (细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会骗的词语。) 朗读狐狸的话。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不同的线画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拓展思维:想象蝉的思考过程。) 4.对待狐狸这样的奸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5.理解寓意。 (1)这则寓言中蝉聪明在哪里?(读?蝉和狐狸?的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之间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 主要把握?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而?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 四、总结。 读了三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启发学生从文章结构和寓言寓意等方面谈收获。) 五、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选读《伊索寓言集》。 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表里不一 《牧童和狼》牧童: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狐狸和蝉》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 4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苏教版2017年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 图文(10)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