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式见教材第46页。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强调每一步的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2.观察比较。
师:今天学习的笔算乘法和以前学习的笔算乘法有什么联系?
生:都是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乘得的积要分别和乘数的个位、十位对齐。
三、巩固练习
1.跟我一起来算一算,说一说吧!
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2.解决问题。
(1)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
(2)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米?
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应注意什么?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材第47、48页练习十。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20 60×20 80×40 400×70 12×30
12×40 44×20 230×2 70×3 11×400
3.笔算练习。
完成练习十的第2题。(小组比赛)
(1)学生独立笔算。
(2)小组校对。
(3)学生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4)说说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4.正误辨析。
完成练习十的第3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第4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2)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3)全班交流。
2.独立完成练习十第8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独立完成练习十第5、6、7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估算讨论出乘积的大概范围的场景,体现估算的价值。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算。
38×10 20×14 91×40 81×60
72×30 50×31 62×30 70×21
2.笔算。
35×7= 23×21=
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二、新课教学
1.探究例2。
教师: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说一说。
师: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个48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7×48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1)估算方法。
48≈50 37≈40 50×40=2000(盒)
大约有2000盒。
(2)笔算方法。
学生说算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
2.学生接着在教材上完成竖式计算,掌握算理。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学生讨论后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4.完成下面的练习。
23×34 54×13 39×27 17×28
可以让学生按组做,哪几个组做哪个题,做完后让同学们互相说一说笔算的过程,互相改正补充,然后指名学生发言,集体订正笔算的过程和结果。
三、巩固练习
1.24×41 22×74 44×59 53×27
在黑板上出示计算卡片,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笔算,老师把写的正确的和书写规范的同学的练习本拿来展示,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把对应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表扬。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用14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3.有36行苹果树,每行17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7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课:教材第50、51 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并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进行笔算进位乘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并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37×82 65×31 59×64 39×43
让学生先独立观察,并说一说这四道题的共同点是什么?
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这四道题,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巡视指导,让学生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书写的规范性。
过渡:今天我们主要复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完全一样,只不过进位乘法是每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在进位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书写要规范、认真。
二、巩固练习
1.笔算:76×18 45×36 89×46 38×21
可以让学生任选两题计算,计算完后同桌互相讲述计算过程,互相订正结果和书写是否规范,然后老师指名学生把练习本拿来集体订正,做得又对又好的同学将一枚小动物印章。
2.完成第51页第6题。
用连线的形式帮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鼓励学生“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请找得又对又快的同学介绍方法,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解决问题
1.完成第51页的第7、8题。
(1)指名让学生说一说题意。
(2)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这两道题。
(3)通过集体订正,及时改正不正确的解答方法或计算结果。
2.完成第50页的第4题。
(1)读题,并说明题意。
(2)说一说,这道题和刚才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题,但这道题要解决的是一套16元,56套一共多少钱?所以“每套12张”这个数据信息可以不用)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当堂达标
1.完成第50页第 5题。
2.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26×35 68×53 18×24 48×79 24×28
3.一种邮票每套14张,售价38元,今天上午卖出20套,下午卖出15套,这一天共卖了多少元?
第8课时
教学内容
用连乘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教材第52页例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自主探索掌握分析连乘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方法,会列综合算式,掌握运算顺序。
2.在探索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建立连乘模型,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3.解决连乘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用连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分析连乘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情境图。
提问: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
师: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可能会提出的数学问题,老师适时板书:一共卖了多少钱?)
二、新课教学
我们一起解决:一共卖了多少钱?
1.独立尝试。
要求一共卖了多少钱,可以先求出每箱保温壶有多少个,然后用这个数量乘保温壶的单价。
2.组内交流。
(1)说一说,同位间互相说一说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如何列式。
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来解决,看哪位同学想的方法多。
3.小组汇报。
班内交流,列出算式。
班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分步做,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45×12=540(元) 540×5=2700(元);
12×5=60(元) 60×45=2700(元)。
可能会用连乘做,板书:12×5×45
4.教师点拨。
(1)找学生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先算了什么,又算了什么?课件出示第一种算法:45×12=540(元) 540×5=2700(元)。
(2)列综合算式,分析分步与综合的异同。
这位同学和大家列的都不一样,他是怎么想的呢,(课件出示12×5×45)。 我们请这位同学上台说一说,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想法。
三、巩固练习
1.基本训练。
25×6×7 104×4×6 40×7×4 12×8×7 5×18×23
今后遇到像这样的连乘运算我们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总结出从前往后或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
2.拓展练习。
一只啄木鸟每天大约吃300只害虫,4只啄木鸟3天可以吃多少只害虫?
3.出示一箱暖瓶,求买6箱暖瓶需要多少元?
(我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不能,因为没有条件,你可以帮忙把条件补充完整吗?学生可能会补充以下几个条件:一箱暖瓶的价格、一个暖瓶的价格,补充完整后解答问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