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8课时
教学内容
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知识,使学生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对物体面积进行估测,并能进行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能利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梳理单元知识,强化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经过几天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面积”的有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一单元的有关内容。
二、回顾整理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师:面积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学过了,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请大家打开书看第五单元知识,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
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和点其他小组补充,并适时评价。
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出示)
(1)面积的含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师:上面几个面积单位如果都以1个单位来看,你认为哪个计量单位表示的面积最大呢?它们分别适合在生活中计量哪些物体的面积呢?
你能举例说说吗?(课桌面、学校的操场、我国的领土、毛巾、橡皮擦、练习本、邮票面、手绢面、教室、广场等)
三、巩固提高
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5平方千米=500公顷
(2)一棵大树高16平方米。
(3)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4)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大正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2.估计一下教室地面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当中,解决哪些问题用到了面积的有关知识?
四、回顾小结
能谈谈你在这节课上的一些收获吗?
第六单元 年、月、日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教材第76~78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年历卡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每个月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的天数。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3.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教学重点
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的天数。
教学难点
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的天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日历)
师: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片,你知道这些图上所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教材第76页主题图)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年历。
这是一张2011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
课件出示问题:
一年有几个月?
哪几个月是31天?
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份有多少天?
一年有多少天?
汇报结果:一年有12个月:1月、7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和8月)
师: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2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称平月。)
2.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师:一年中哪月是几个大月?几个小月?想一想有没有记住它的好方法?
(1)左拳记忆大小月。
教材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样数呢?
学生自主学习78页的一段话:“要知道哪个月有多少天……”(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数)。投影出示左拳图,指着左拳图,带着学生一起数。
巩固提问: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哪个月除外?
(2)儿歌记忆大小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三十整。
3.特殊的日子。
师:2011年历上标注了哪些特别的日子?
小组交流汇报。
5月1日:国际劳动节。
6月1日:国际儿童节。
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日。
9月10日中国教师节。
师:你还经历了哪些特别的日子?
小组相互说一说。
练习: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这些节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77页“做一做”。
动手在年历卡上圈一圈,然后小组内交流。
2.说一说下面节日的日期。
愚人节、植树节、国庆节、元旦。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年、月、日,感受很深,我们要好好珍惜和利用每一天的时间,认真学习。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平年和闰年:教材第7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3.了解一些宇宙天体运动规律与年、月、日关系的常识,了解气象部门对春、夏、秋、冬的科学划分,引发对自然科学产生好奇心,激发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年、月、日的哪些知识?你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大家每年都能过生日,多开心啊!可是小华到13岁了,只过了3个生日,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了今天这堂课你就会明白啦。
二、新课教学
1.观察发现,认识平年、闰年。
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看2015年、2016年二月份的天数,你有什么发现?
是呀!二月是个特殊月,有的年二月只有28天,有的年二月有29天。我们就把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板书:平年),把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板书:闰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平年和闰年。(揭示课题)
2.对比发现规律。
师:我们看看教材第79页“做一做”,观察1997年~2008年2月的天数,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生汇报)
(1)有的年二月是28天,有的年二月是29天;
(2)每隔3年就有一年是闰年;
(3)每4年里就有1个是闰年。
师:观察的真细心,的确是这样。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所以我们观察1993年~2004年中哪年是闰年?
学生回答。
师:不错,1996年、2000年、2004年是闰年,它们之间相差了多少呢?按照这个规律,往后推算,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今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你们也许会问:为什么会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闰年的由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是365天5时48分46秒,如果以365天为一年,每年都会多出来大约6时,到第四年多出来的24小时也就是一天了,因此这一年就要多算一天。而二月的天数最少,这样就在二月加上,闰年的二月就有有29天。所以规定: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师:原来是这样啊,每4年里就有1个闰年。这些闰年的年份与4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把这些年份都除以4,看一看能够发现什么?
教师出示计算结果:
1993÷4=498……1
1994÷4=498……2
1995÷4=498……3
1996÷4=499
1997÷4=499……1
1998÷4=499……2
1999÷4=499……3
2000÷4=500
2001÷4=500……1
2002÷4=500……2
2003÷4=500……3
2004÷4=501
提示:观察闰年有什么特点?
生:公历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闰年。
师:对,也就是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3.小结:要判断某一年是不是闰年,就可以用这一年的年份除以4,看能不能整除,能整除的就是闰年。
4.练习制造冲突。
请同学们根据计算结果,判断下面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明理由。
1876÷4=469 1936÷4=484 1894÷4=473……2
1996÷4=499 2005÷4=501……1 1900÷4=475
师: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为什么1900年是4的倍数还不是闰年呢?(课件出示: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时间差不是整整24小时,而是23小时15分4秒,所以四年一闰又多算了44分56秒,看来误差很小,但时间长了,误差就大了。每400年就要多算3天2时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应少增加3天。为了便于计算,就作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所以科学家又作一项补充规定: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师:哦,原来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请同学们打开书79页,看最下面的一段话。(学生齐读一遍)你们理解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你的方法是什么呢?整百数的年份呢?
三、巩固练习
1.拿出练习本,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算一算,看看哪一年是闰年?
1997 1999 2000 2004 2010
2.运用刚才老师的方法,你能不能快速判断下面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试试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