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十九篇 延安整风创建了中共党史编纂学(上)(8)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8-2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毛泽东“是一般不叫别人为他拟好现成的文稿和讲稿的。他总是自写文稿,自拟讲话提纲”。针对有些传言“说毛泽东哪篇哪篇著作是谁谁写的”,于是断然下结论说:“这全属无稽之谈。”143 我虽初学党史,知之甚少,但我就知道毛泽东不止一次地说,八大开幕词是田家英写的。还看到胡乔木说,“当时以毛主席名义发表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一书,不能说成全是毛主席的著作。大部分稿子是李富春写的。”144 我在延安也还知道写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有个起草和讨论的班子,其中就有张闻天。这些大约起码不“全属无稽之谈”。另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收的许多外交礼仪性的文书,特别是宴会致词和贺电之类,多系外交部起草,毛极少修改,大多圈阅同意、采用原件。这类文书,我就经手不少。可见毛泽东署名的文稿不一定“他总是自己写”。

六是绝对化和箩筐主义。所谓绝对化,就是对人和事的看法和定论只凭一时一事,太不客观,被认为好的人就一切都好,错误隐掉或变成好的;被列为坏的人就生来坏,没做过好事,即使做过也属用心不良搞投机。林彪以前,曾经桂冠满头,到处奉承;出逃后,历史一下变黑,连打仗也不行了。还有些人,不算坏人,但又不宜宣传,就设法把他从历史上抹掉,以免影响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胡耀邦在干群中威望极高,但就是不准编辑出版他的文集和别人写的纪念集。赵紫阳就更是谁提谁犯错误,弄得似乎历史上没有这个人。党史上的所谓箩筐主义,就是机械分类、各有箩筐、好坏分明。好人的箩筐,尽给放好的东西;坏人的箩筐,有坏的东西都往里面装,两者都是多多益善。例如康生,以前总还做过些好事,还颇有才华,但定为坏人后就一件好事都没做过了,即使不是他做的坏事也都扔到他的箩筐里。这类事例太多,人们也见过不少。只是这种不实事求是的做法还在进一步发展。

以上列举体现在党史学中的延安文风,描述的不一定准确,也不能说主要内容就只有这些。其他如有些人提到延安文风的表现:自设逻辑,把话说死,盛气凌人,强词夺理等,在党史研究中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最后必须强调说明的是,乔木胡绳学派的学者,并不都是如此。对党史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著名学者就不在少数,多数党史工作者也是在埋头苦干、做出了成绩。但总的说来,作为这个学派,始终没有跳出个人崇拜的羁绊,也不能不遵守历来规定的许多清规戒律,因此不会身由自主地采取历史主义的和实事求是

36

的态度,只能在那个固定的圈子里转,这就必然要或多或少具有延安整风的精神和文风。

1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文集》第二卷,第399页。 2

这是蔡和森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时在中山大学所作的报告,经向警予整理成册,油印出版。 3

这一报告作于1927年9月,后来刊登在北方局办的《顺直通讯》上。 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这是张闻天1936年在红军大学的讲义,是受中央委托编写的,第二年即铅印出版。曾经是建国前各解放区各类学校通用的重要教材,为好几代革命干部所学。 5

胡华:《读张闻天编著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见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第419页,附介绍文章二。 6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毛泽东文集》第二卷,第400页。 7

毛泽东为1941年9月政治局会议起草的《关于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结论草案》和1941年10月13日在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见《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213,223-232页。 8

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第130-131页;《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199-201页。 9

王稼祥:《国际指示报告》,载《文献和研究》1986年汇编本;《毛泽东传1893-1949》(下),第626页。 10

《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373页。 11

当时说明是“原则通过”;七届一中全会1945年6月19日讨论决定继续修改,8月9日一致通过,但建国后编入《毛泽东选集》时又作了重要修改。 12

指1940年10月前后毛泽东断定蒋介石“直接准备投降”,有“日蒋联合夹击我军”的危险,因此计划先发制人,抽调15万精兵打到国民党的后方河南、甘肃等地去。经请示,莫斯科不同意。随后的皖南事变更加深了这一分歧。见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第四章《政策分歧的由来》;郭德宏主编:《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述评》第223,225-226,237页;(德)迪特·海因茨希:《中苏走向联盟的艰难历程》,新华出版社中译本2001年版,第54-56页。 13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43页。 14

叶永烈:《胡乔木》,第39页,记谷羽的回忆。 15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175页。这虽属别人的代拟稿,但经他本人审过。 16

王实味的《野百合花》发表于1942年3月,4月被毛泽东指为“托派”后,才遭到围攻批斗。见黄昌勇:《王实味传》,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17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47,175页。 18

分别见《六大以来》(下),第147和210页。 19

《任弼时年谱》,第380 页。 20

见《任弼时年谱》和《陈云年谱》(上)。 21

《任弼时年谱》,第406-407 页;《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176页。 22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45页。 23

《毛泽东传1893-1949》(下),第626页。

37

24

康生在1943年9月13日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见《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284页。刘少奇9月21日才阅读王明小册子并写阅后感。见《刘少奇年谱》上卷,第431页。 25

毛泽东:《关于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结论草案》,(1941年九月会议前),另见1942年2月21日致周恩来电;转引自《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224,232页。 26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226页。 27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六大以来》第1183-1184页。 28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52、49、48页。 29

这是1965年5月毛泽东为他“九篇文章”定稿时确定的时限,标题为:《驳第三次左倾路线(关于1931年9月至1935年1月期间中央路线的批判)》,见《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214页。 30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48页。 31

有关文电,参阅徐向前:《历史的回顾》,第14章《血战河西走廊》。 32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1951年版,第197页和240页“注19”,1991年版,第198页。 33

《张闻天年谱》上卷,第297页。 34

陈清泉、宋广渭:《陆定一传》,第553页。所提李文林,原系江西省行动委员会书记,后被当作AB团遭捕杀。 35

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第315,323页。 36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181-182页。 37

参阅许全兴:《为毛泽东辩护》,第186-199页,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 38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306页。 39

张静如、唐曼珍主编的《中共党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也把建国后称做中共党史学的“成型期”。不过它把这个时期一直算到“文化大革命”,就不免太长了些。所提“主要标志”也显得散乱,特别是对被视为“新中国第一本开创性的党史简明读本”(《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编后记》)和“公认的中共党史的奠基之作”(《乔木文丛》编辑组:《胡乔木对中共党史研究的开创和拓展》,《光明日报》1999年10月15日)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重视不够。 40

《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254页。 41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67页。 42

《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137页。 43

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1944年月),《周恩来选集》上卷,第179页。 44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68页。 45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6),第625页。 46

《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86页。 47

参阅(俄)德·安·沃尔科戈诺夫:《斯大林》下册,第1336-1338页。 48

《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140页。 49

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50

例如刘少奇的《论党内斗争》,《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76页;毛泽东1943年1月13日在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见《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283页。 51

《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137-138,146页。 52

关山:《任仲夷谈邓小平与广东改革开放》,《同舟共进》,2004年8 期。 53

分别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20-343页和158-184页。 54

邓小平在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还说,“总要总结,但是不必匆忙去做??有些事要经过更长一点的时间才能充分理解和作出评价”。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9页。 55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05-306页。 56

见《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75页。 57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77页。 58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第721页,同邓力群、吴冷西的谈话。

38

59

《邓小平文选》,第293页。 60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第718页。 61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第719,751页。 62

《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83页。 63

凡出自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引语,均不作注。 64

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08页。 65

《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94页。 66

邓小平就把农业单干称之为“飞跃”。他说,“我讲过,农业的改革和发展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见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第1349页。 67

转引自王柄林:《邓小平理论与中共党史学》,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173页。原注出处为“赵德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纲要》。 68

《陈云文选》第三卷,第242页;《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8页。 69

列宁:《论两个政权》,《列宁全集》第24卷,第18页;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斯大林全集》第8卷,第27页。 70

《陈云文选》第三卷,第285页。 71

原为刘少奇“七一”报告起草,毛泽东审阅后批示以胡乔木本人名义发表。 72

《乔木文丛》编辑组:《胡乔木对中共党史研究的开创与拓展》,《光明日报》1999年10月15日;另见李铁映:《在〈乔木文丛〉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00年5月22日;《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的《编后记》。 73

见张静如、廖曼珍主编的《中共党史学史》。 74

胡绳:《纪念胡乔木同志》、《胡乔木同志谈党史工作》,载《回忆胡乔木》,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 75

以上见郑惠:《程门立雪忆胡绳》,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7,154页。 76

胡绳:《纪念胡乔木同志》。 77

郑惠:《程门立雪忆胡绳》,第189,208页。 78

我同胡乔木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有一些接触。一是他在莫斯科养病时常找我这个使馆研究室主任谈点国际问题和苏联情况,后来还通过信。二是我回外交部工作后曾有几次被找去起草有关外交的文件。另外,1979年我还是他所领导的“中央国际问题写作小组”的成员。 79

《乔木文丛》编辑组:《胡乔木对中共党史研究的开创与拓展》。 80

《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97,79页。 81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99页。 82

《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147页。 83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6页。 84

邓力群:《向胡乔木同志学习》,《回忆胡乔木》,第3页。 85

《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105,109页。 86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72页。 87

见《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67页;《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137,85-86页。 88

见《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70页;《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131页。 89

叶永烈:《胡乔木》,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216页。 90

《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152页。 91

李锐:《庐山会议实录》(增订本),第287页;叶永烈:《胡乔木》,第141页。后来他在《中国为什么犯二十年‘左’倾错误》一文中又批评毛泽东1957年后,“不可避免地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可避免地要求助于个人作风和个人威信,最后导致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见《胡乔木文集》第二卷,第268页。) 92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16页。 93

1991年11月7日的谈话,《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72页。 94

1980年7月18日的谈话,《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86页。

39

95

分别见程中原:《邓小平一锤定音 胡乔木再度复出》,《中华儿女》2004年第7期;李慎之:《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4期。 96

吴江:《十年的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1995年版,第97页。 97

李锐:《耀邦去世前的谈话》,《怀念耀邦》第四集,第292页。 98

《胡乔木文集》第一卷,第1页。 99

据李锐转述胡耀邦的话说,他在中组部工作任上时,中央要撤换张平化的中宣部长,让他推荐人,他就提了胡乔木。“小平不同意,说无行政能力,是一枝笔。”(李锐:《耀邦去世前的谈话》,《怀念耀邦》第四集,第292页)但后来有些人把胡乔木说成“中共第一枝笔”,恐怕讲不通,因为还有陈独秀、瞿秋白、毛泽东等。 100

1999年10月15日《光明日报》载《乔木文丛》编辑组:《胡乔木对中共党史研究的开创和拓展》。 101

《胡乔木文集》第二卷,第147页。 102

胡乔木:《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载1943年1月26日《解放日报》,收入《胡乔木文集》第三卷时标题改为《报纸是教科书》。 103

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264页。 104

见郑仲兵:《胡耀邦出任中宣部长记略》,《怀念耀邦》第四集,第210页。按,当时陆定一任部长,胡乔木任常务副部长。但据于光远说,常常是乔木主持会议,定一参加。 105

郑仲兵:《胡耀邦出任中宣部长记略》,《怀念耀邦》第四集,第201,235-237页。 106

于光远:《评胡乔木〈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一些提法问题〉》,见《我亲历的那次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台前幕后》,中国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107

《胡乔木通信集》,第293页。 108

《会见美国记者白修德的谈话》,见《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213-214页。 109

《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13页。 110

李锐的文章题为《重读张闻天同志的〈庐山发言〉》,登在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的《回忆张闻天》一书中,发表时作者照顾到胡乔木的意见不能不略有修改。 111

胡乔木1985年5月6日在南长街家中接见“张闻天选集编辑组”张培森、施松寒的谈话。原有录音,他看到后发了脾气才关掉录音机。 112

《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254页。 113

《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248页。 114

《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125页。 115

原载1938年《七月》第十期。1981年《人民日报》重新发表时竟将此句删掉。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二卷时也只说“根据1981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刊印”,隐瞒了作者去世后擅自删改他公开发表过的文章的作法。 116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224-225,294页。 117

《刘少奇年谱》上卷,第431页。 118

高新民、张树军:《延安整风实录》,第421页。 119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49页。 120

《胡乔木书信集》第311页。按费文不但指出张闻天在遵义会议上当选总书记为“历史本来面目”,而且批驳了张只是名义上的负责人、还是根据毛泽东提议的说法。 121

详见本书第二篇。另见《遵义会议文件》,第73-74页。 122

胡乔木:《胡乔木书信集》,第608-609页。乔木紧跟陈云,事例很多,如陈云1989年提出,“列宁论帝国主义的五大特点??我看,没有过时”(《陈云文选》第三卷,第370页)。胡乔木随即响应说,《帝国主义论》“对帝国主义五大特征和帝国主义的寄生性腐朽性的基本论断,至今仍然适用”(《胡乔木文集》第二卷,第670页)。 123

严秀:《依然是“论中出史”还是“史中出论”的老问题》,见《半杯水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32页。 124

《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254页。 125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2002年版,第491页。有的书上说是根据周恩来的两次谈话。但是若相信这种个人崇拜高潮时期的说法,那也应承认江青是三十年代上海文艺界和鲁迅相提并论的两大旗手之一了。

40

126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46页。 127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1991年版,第519页。 128

马长虹:《李先念关于西路军的一封信》,《北京日报》,2004年8月23日。 129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第219页。 130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第十四章《血战河西走廊》。 131

李锐:《胡耀邦去世前的谈话》,《怀念耀邦》第四集,第292页。 132

《耀邦去世前的谈话》,《怀念耀邦》第四集,第278,303,274页。 133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58页。 134

此处及以下情况,参阅于光远:《我亲历的那次历史转折》,第182-184页。 135

对此,上引于光远书中也说,胡乔木整理时“加工可能多了些”。再举一个小例子,《关于模特儿问题的指示》。《党史资料》原先所载,有对齐白石、陈半丁、徐悲鸿、刘海粟的评语(说齐陈“就花木而论,还不如清末某些画家”,而且“没有一个能画人物的”。只有徐悲鸿、刘海粟“学过西洋画法”。见《毛泽东大观》,第666页)。在收入《毛泽东书信选集》(第605页,还注明“根据手稿刊印”)和《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419页)时却把这些给删掉了,弄成了两个版本,一看就会感到后者可能是造假。 136

《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77页。 137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第615页。新版《中国共产党简史》,第70页;《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下册,第788页。 138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47页。 139

以上见《胡乔木谈中央党史》,第217-218页。 140

见《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214-215页。 141

《毛泽东传1949—1976》(下),第1676页。 142

《周恩来传》(四),第2139-2140页。 143

见《百年潮》2003年第12期,第4页。 144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36页。

4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第十九篇 延安整风创建了中共党史编纂学(上)(8)在线全文阅读。

第十九篇 延安整风创建了中共党史编纂学(上)(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68817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