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研究人员及实验班教师皆认为,要使学生的作文进步,除了教导他们适当写作技巧外,也应为他们提供可理解性的评语,并要求他们了解评量的标准后认真点评同伴的作文,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最新发展区推向更高的水平。
5.结论
经过两年的实验干预,研究人员发现,借鉴最近发展区、输入与输出假设理论及同伴互评理论为学生们设计相关写作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新加坡低年级中学生的写作水平。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班学生的作文成绩有显著进步,同伴互评与学生后测作文成绩关系密切。如果学生收到评语但是不理解或是不认真阅读,那么这些评语对他来说其实一点意义也没有,作文就很难进步;但是如果学生学习评量的标准后愿意为同伴进行点评,那么他给出的评语越多,作文成绩提升的幅度越大。这就表示,学生理解了评量标准后针对同伴的作文进行点评,在点评过程中就学会如何改进自己的作文,从而养成了自我修改的意识。
两年的写作活动增加了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及阅读同伴作品的机会,同伴互评活动也让他们时时能够针对同伴作品提出点评意见,并能够从获得的点评意见中学习。此外,学生通过美文鉴赏及作文改写活动,内化了评量作文的标准,学会了区分优劣的作文及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输入与输出目的语来学习写作,也能够训练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不断提高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当然,为了更好地发挥同伴反馈和自我修改的效果,教师应该注意提供足够的鹰架及引导问题给学生,让学生逐步熟悉自评和互评的机制,内化写作评量标准。只要学生理解评量表并以此标准来进行点评,这些知识就会转化成其他同伴的可理解性输入。那么提供意见的学生学会了如何点评外,也懂得如果修改自己的作文,而收到评语的学生也可根据意见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文。研究人员相信,学生一旦掌握自评互评的技巧,就能从反馈的语境中学会如何完善作文,对自己的写作和作文修改就会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自信心。
基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此抽样方式具较大的偶然性,推论也受到影响。本文所总结出来的结果可适用于参与研究的对象,若欲推论到他校或其他学生,则需更深入探讨。本研究所采用的自评和互评机制希望为促进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实践作出贡献,并期待后续能应用在更大的研究样本上,以验证其有效性和普遍性。
第3篇:谈作文教学的备课
彭跃为
摘要:语文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备课时,要注意课堂的合理性、规范性和完整性,要有明确可感的教学目标、逻辑清晰的教学方法和完整系统的教学反思,真正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反思
当前的语文课堂缺乏合理规范的写作教学。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在作文课前备课的习惯,作文课一般是以下场景的展现:教师给出一个题目或一则材料,围绕该题目或材料说几句激发学生兴趣、开导学生思路的话,随后是学生当堂写作,教师坐守静默,甚或离开教室。也有老师直接让学生将作文题带回,学生回去之后胡乱凑满字数或网上摘抄完成任务。
教学应是有目的地促进学习以达成既定学习目标的活动,教学必须要进行设计。而且,教学设计者应思考和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我们去哪里?(教学目标)
2.我们如何到那里?(教学方法)
3.我们如何知道到那里?(教学效果)
这三个问题印照了教学行为的三大特征:第一,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第二,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融会贯通;第三,教学应注重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而以此教学特征对照中学作文教学,可以说,很多教师的作文课是存在问题的。首先,教师设定的目标过于宽泛笼统,只设定一个简单题目或提供一则材料,没有能力训练的针对性;其次,教师只在写作之前进行题目或材料的介绍分析,在写作之后进行简单点评,缺乏过程性的指导;最后,教师只关注学生写的结果,而忽视了自己教的效果。
如果我们能按照教学设计的三个问题展开,既有明确可感的教学目标、逻辑清晰的教学方法,也有完整系统的教学反思,一节作文课就比较完整了。
下面我以自己的一节作文课为例,来谈谈这个教学设计三个步骤的展开。
人教版必修四的表达训练中,安排了《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这个作文训练专题。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既能训练学生学习辩证分析的思辨能力,又要看到自己具体可见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会用辩证分析的方法思考和分析问题,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充分结合。辩证思维的概念范围很广泛,如“真与假”“生与死”“舍与得”“苦与乐”等等。那么如何又在短暂的时间内将辩证分析法这个抽象而广泛的概念介绍清楚呢?我从一个小切口深入,选择了“舍与得”这个话题,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
我先请学生说说“舍”与“得”之间的关系。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明确了三点:1.“舍”与“得”是矛盾的。2.“舍”与“得”是人们处理问题的两面,我们应全面看待“舍”与“得”。3.“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变化成“得”,我们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舍”与“得”。
通过对“舍”“得”关系分析,学生对辩证思维已有初步的认识。有了这个作文思维训练的步骤,接下来应是作文语言训练的过程。而一节作文课的语言训练,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口头表达,二是文字展现。
在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时,我展示了一则报道:“2005年,在全国各地景点门票的一片‘涨’声中,作为世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的杭州却继续实行‘西湖免票制’。”请学生结合这则报道谈谈“舍”与“得”的关系。学生的回答中,谈到“杭州虽然舍弃了暂时的经济利益,但游客的增多,给杭州的餐饮、住宿和购买等产业带来较大的发展”“杭州一张门票,换回上亿收益”等内容。这些回答很好地谈到“舍”与“得”的关系,学生的思辨思维与口头语言训练结合得到有效的展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作文教学思考应用研究构建论文(共4篇)(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