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促进发展的功能
这是当代课程评价非常强调的基本功能。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导向功能、诊断……、调节……、激励……、反思……、记录……。 (二)鉴定水平的功能。 (三)选拔淘汰的功能。 ★★(五)现代课程评价的基本特点
1. 淡化甄别与选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 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 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4.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5.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6. 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六)新课程理念下的发展性评价 1.概念: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 2.特点
(1)过程取向
a.把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范围,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都应受到评价者的重视;
b.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流,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c.方法论特征是量化与质性相结合,本质上受实践理性支配。 (2)主体取向
a.评价目的是要让被评价者认同,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共建评价的意义; b.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目,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平等交往; c.反对量的评价,主张质的评价; d.强调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 3.基本内涵
1)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淡化原有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2)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体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关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及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4)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 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5)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 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6)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7)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二、课程管理
(一)课程管理的管理政策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二)三级课程管理 1.国家课程 2.地方课程
3.校本课程,即学校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
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三)课程管理目标:
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进行自我管理、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论述题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作用: 1. 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2. 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
3. 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4. 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趋势。教育民主化既要求教育管理部门适当地简政放权,也要求学校真正将教师、学生当做“主人”,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1. “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校本开发更重视学生的学习需要,尤其是重视学生个体的有差异的学习需要,同时兼顾社会的需要。
2. “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 3. “全民参与”的合作精神 4. 个性化是校本开发的价值追求
校本课程开发至少在三个方面体现了教育追求个性化思想: 满足了各地区经济发展对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需要;
在编制、实施和评价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性得到体现,从而 能更好地发挥教师教学&教师作为研究者主体的作用; ③校本课程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等的个性差异,力求使每个受教育者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个性优势得到展示与发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未来社会的的需求。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
1. 明确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 2. 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结构;
3. 体现学校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的教学系统; 4. 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智。 (四)校本开发的开发程序
建立组织、现状分析、制定目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修订 (五)校本开发的途径 1. 合作开发;
2. 课题研究与实验;
3. 规范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和兴趣小组。 (五)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1.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 2.…………………………知识结构的完善;
3.………………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合作能力; 4.………………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5.…………………………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Ps:
1.新课改关于课程结构的要求是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小学以综合课为主,初中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教学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一、概念: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创造者和主题,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教育学最新最全复习资料(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