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
注:名词解释---句首加粗且有下划线 填空、单选、多选---加粗且有下划线 简答题---紫色加粗 论述题---绿色加粗
绪论
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也”,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在受教育权上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贤人”和“君子”。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教育的专著
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不同阶级的人应受到不同的教育。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系统的论述了儿童教育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此时期是萌芽阶段,教育思想尚未形成完整体系
3.夸美纽斯(捷克)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般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代表作
4.斯宾塞(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的《教育论》主张运用实证主义研究教育 拉伊(德国)的实验教育学
杜威(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提倡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反对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凯洛夫(前苏联)的《教育学》用马列主义观点和方法论述教育,建立社会主义教育学 5.布鲁纳(美国)提出结构主义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认为“全面”和“和谐”是儿童个性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6.中学教育学就是侧重研究中学阶段的教育,揭示中学教育规律,指导中学教育实践
第一章
1.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传递经验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一、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三、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3.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教育者是实施教育措施的主体
(二)教育措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桥梁 (三)受教育者既是受教育对象又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4.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5.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6.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 7.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制度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论)
1.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一)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 (二)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制度 (三)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内容
(四)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人员的权利和机会 (五)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途径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一)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的人才
(二)教育通过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三)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 2.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一)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 (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制度 (三)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 (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人员
(五)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措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一)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三)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手段 3.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一)人口制约着教育目的 (二)人口制约着教育制度 (三)人口制约着教育内容 (四)人口制约着教育人员 (五)人口制约着教育途径 二、教育的人口功能
(一)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二)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手段 (三)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四)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其表现有: (一)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三)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三章
1.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形成到死亡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变化的过程 2.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顺序性:指认的身心发展过程和特点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然要循序渐进。
(二)阶段性:指人的身心发展经历不同的阶段。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要从实际出发。
(三)不均衡性: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人的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速度必然不均衡;二是人的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必然不均衡,显示出一定的关键年龄或最佳时期。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者要善于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予合适的教育。 (四)差异性:指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发展上必然存在着个别差异。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
(五)互补性:指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每个教育者都要努力发挥青少年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帮助每个学生树立信心。只要生命还存在,发展的可能就存在。
3.中学生发展的最大特点是身体和心理的迅速成长和发展。
4.影响个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归结为: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5.遗传素质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
遗传素质指上代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解剖特点。 (一)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可能性 (二)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三)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对人的年龄特征有影响作用 (四)正确认识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并起决定作用
(1)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不能决定人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2)人的遗传素质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3)人的个性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6.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制约因素
7.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贵州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汇总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