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贵州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汇总(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09-1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1.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师生间的交往和对话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基本途径 1.初级阶段

(1)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2)师生之间的广泛交往

2.深化阶段:要使师生关系不断深化,必须运用多种交往方式,既要有正式的交往,又要有非正式的交往

3.巩固、发展阶段:继续加强与学生的交往,不克随意疏远学生;恰如其分地评价每个学生的优缺点;爱护关心学生,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有针对的给学生提出改进学习和不断进步的计划

第七章

1.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宋朝的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到课程,如:“宽著期限,紧著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

斯宾塞(英国)在1859年发表的著名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提出课程一词,该词源于拉丁语,意为“跑道” 2.课程的含义

(1)课程作为学科

(2)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

(3)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 (4)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5)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3.课程含义的发展趋势

(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的本身价值

(3)从强调教材这一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的整合 (4)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4.文本课程是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和方法的规划和设计

5.课程是只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标、内容、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

6.体验课程其课程事件是由一系列书面的、口头的、行为的“文本”构成 7.影响课程的因素有知识或文化、社会、儿童

8.课程标准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 9.教材包括教科书和相关辅助材料

10.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

11.教科书一般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标、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课文是主要部分

12.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13.课程类型是指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具有某一相同属性或共同特征的课程所形成的汇集或种类 14.课程结构是指课的各组成成分或组成要素及其相对稳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方式的总和

一、隐形课程与显性课程

隐形课程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方式呈现的对学生非学术性的影响,是无意的、隐含的和非预期的课程

显性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最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1)显性课程主要有: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

(2)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不同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课程

综合课程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学校教学系统中分化的各种要素及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 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1)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学年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

(2)选修课程是指每个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及需要,自由选择学习,而不是必须学习的科目

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划分 15.世界课程改革趋势

(一)把基础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 (二)实施课程编制、实施、评价一体化的整体改革 (三)人文主义价值取向与科学主义价值取向的整合

第八章

1.如何理解素质教育

(1)提高民族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宗旨

(2)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2.应试教育体现了以应对考试和进行选拔为基础的教育价值取向 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

3.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六个方面 4.广义的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知、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5.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6.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7.中学德育应遵循的规律和要求

第一,从品德心理结构的角度看,德育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应使知行的培养统一

知行统一是衡量品德形成的标志。知、情、意、行是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 知,即思想道德认知,是人们对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等观念体系的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观念或对是非、美丑、善恶的评价

情,即思想道德情感,是人在思想道德实践中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时,对一定的思想准则、道德规范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意,即思想道德意志,是指人的内部思想道德向外部稳定行为转化过程中克服困难和挫折时的顽强不懈的努力

行,即思想道德行为,是人的思想、道德意识的外在表现

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知、情、意、行等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相互

制约、相互转化的。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知、情、意、行的全面培养,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确定教育重点,针对知、情、意、行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教育 第二,从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关系角度看,德育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矛盾斗争转化的过程,应做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

德育过程就是不断激发、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发展的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要全面的分析学生的思想实际,摸清学生的思想矛盾,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思想矛盾的自我激发和自我转化,使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善于区别事物的善恶与美丑,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

第三,从教育方法的角度看,德育是组织引导学生多方面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应使社会性和实践性统一

第四,从教育作用的角度看,教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贵州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汇总(3)在线全文阅读。

贵州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汇总(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xue/15277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