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原理与统计分析
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
?1865年,孟德尔提出分离假说和自由组合假说 ?1900年,遗传学诞生——孟德尔法则的重新发现
?1910年,T H Morgan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1917年出版《基因论》——细胞遗传学诞生 ?1953年4月25日,沃森 (J Watson) 和克里克 (F Crick) 在《Nature》发表论文“脱氧核糖
核酸的结构”。——分子遗传学诞生
第一部分 孟德尔定律及其统计学分析
第一节 孟德尔定律的实质
一、分离定律的实质
杂合体(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相互分离,形成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1)多基因杂合体(F1)形成配子时,成对等位基因相互分离,不同对的等位基因之间各自独立,互不影响;——独立分配
(2)不同对基因的成员组合进入同一配子是随机的。——自由组合
第二节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分析
一、概率及其计算的方法
概率(P)——是指某事件预期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1. 简单事件的概率
(1)通过大量试验求近似值
(2)分析同样可能情况的多少求概率
2.乘法定律:计算几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P (AB) = P (A) × P (B)
3. 加法定律:计算几个互斥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P (A或B) = P (A) + P (B) 4.计算概率的方法
(1)庞纳特方格或棋盘法 (2)分支法
二、计算某种事件组合的概率
二项式展开法——用二项式展开的某一项的值求该项事件组合的概率 ( p+q )2 = p2 + 2pq + q2
二项式 (p+q)n 展开的通项式: 多项式 (p+q+o)n 展开的通项式 三、适合度测验——X2 测验
水稻抗性植株(Ss)× 敏感性植株(ss) ↓
14株抗性 6株敏感性
1
单基因杂种测交后代资料的X2 测验
抗性 敏感性 实得数(O) 14 6 预期数(E) 10 10 偏差(O-E) 4 - 4 (O-E)2/E 1.6 1.6 X2 = 3.2, n = 1, P >0.05 判定标准:
当P≧0.05时,一般认为实得资料与理论比数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是两者符合。 当P<0.05时,一般认为实得资料与理论比数之间差异显著,结论是两者不符合。 当P<0.01时,认为实得资料与理论比数差异极显著,两者不符合。
第三节 人类遗传病及其遗传分析
系谱(pedigree)——指某种遗传病在一个家系中发病情况,以特定的符号和格式绘制而成的图解。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 1.AD遗传病的系谱特点:
①患者的双亲中通常有一个是患者,表现连续遗传。 ②患者在同胞中占1/2 ③男女患病的机会相等
2.AD遗传病举例: 多指症、软骨发育不全症、蜘蛛指综合征(Marfan综合征)、全身多毛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 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特点
①患者的双亲通常无病,但是携带者表现隔代遗传。 ②患者在同胞中占1/4 ③男女患病的机会相等
④近亲结婚子女患病的风险增加 2. AR遗传病举例:
白化病、镰形红细胞贫血、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苯丙酮尿症等 三、X连锁隐性遗传(XR) 1、甲型血友病
表现特征:凝血障碍
发病机理:缺乏凝血因子Ⅷ 基因定位:Xq28
2、XR遗传病的系谱特点 (1)患者多数是男性
(2)男性患者的双亲通常无病,表现隔代遗传 (3)表现交叉遗传 3、XR遗传病举例
血友病A、血友病B、红绿色盲、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鱼鳞病、睾丸女性化等 四、X连锁显性遗传
1、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
2
表现特征:低磷酸盐血,下肢畸形 发病机理:肾小管重吸收磷降低 基因定位:Xp22
2、XD遗传病的系谱特点 1)患者多数是女性
2)患者的双亲通常有一个是患者,表现连续遗传 3)表现交叉遗传 3、XD遗传病举例
抗维生素D佝偻病(低磷酸盐血症)、色素失调症、口面指综合征、遗传性肾炎等 五、Y连锁遗传病的遗传 1、人类毛耳性状的遗传
遗传特点——只在男性中表现(限雄遗传) 六、单基因病发病风险的估算
(一)根据遗传定律估算遗传病发病风险
(二)根据贝叶斯(Bayes)理论估算发病风险
第二部分 连锁与互换定律及其遗传分析
第一节 基因的连锁与互换
一、连锁
1.连锁遗传的发现
1906年,贝特逊(W Bateson)和庞尼特(R C Punnet)在香豌豆杂交试验中首先发现连锁遗传现象。
2.摩尔根建立连锁法则
? P 果蝇野生型 × 紫眼残翅
Pr+pr+ vg+vg+ ? prpr vgvg ? F1 野生型 pr+pr vg+vg ? 测交 ? Ft 野生型 pr+pr vg+vg 1339
紫、残 prpr vgvg 1195 亲组合 残翅 pr+pr vgvg 151
紫眼 prpr vg+vg 154 重组合 摩尔根的分析与解释:
?①控制眼色和翅长的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部分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交换,形成重组型配子。
二、交换 1.交换的概念
交换(crossing over)是指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导致基因重组的现象。 2.交换频率
以重组率(recombination frequence,RF) 表示交换率 玉米的连锁遗传
? 有色饱满 × 无色凹陷
CSh/CSh ? csh/csh
? 有色饱满 × 无色凹陷 CSh/csh ? csh/csh
3
? 有色饱满 无色凹陷 有色凹陷 无色饱满
CSh/csh csh/csh Csh/csh cSh/csh 4032 4035 149 152 亲组合 重组合 重组率的计算:
重组率:指重组型配子占配子总数的百分比
重组率(RF)=(重组型配子/配子总数)×100%
= 重组型配子/(亲型配子 + 重组型配子)×100% RF(c-sh) = (149+152)/(4032+4035+149+152)×100%= 3.0% 3.连锁-交换的特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2015_夏令营_资料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