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育学最新最全复习资料(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09-1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表现:首先,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少年得志VS大器晚成);其次,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再次,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上(如同年龄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另外,也表现在群体之间(男女性别差异)。 据个体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a.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b.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论述题:

1.联系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谈谈当前对中学生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中学生的教育应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坚持面向全体中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全面地得到发展。

(1)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要有节奏; (3)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4)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制的教育; (5)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 (6)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7)重视人生观教育。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目的

★一、概念: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名词解释 二、意义与作用

(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a.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b.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c.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教育目的体现的。 (二)作用……填空、选择

1.导向作用;2.激励……;3.评价……;4调控……

总之,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简答题、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一)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二)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名词解释

(三)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变化的结果。……名词解释 ps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最可靠的标准是教学目标。

★关系: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区别在于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学目标是更为具体的概念,微观到每堂课、每个知识内容。

Ps:教育目的VS教育方针:a.方针包含的内容比目的更多些;b.“目的概念”,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么办教育方面“更突出。 四、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教育目的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他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 (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前提。 (三)人们的教育理想;

(四)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

人的道德的发展。

2.旧式分共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五、(西方国家)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一)个体本位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本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而不是为了某个社会集团或者阶级服务。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奇、康德、马斯洛、萨特。

(二)社会本位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 六、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简答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体现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也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

Ps: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义现建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义世界建接人。 (二)素质教育(全重点)……论述题 1.概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名词解释 2.意义(why开展素质教育):a.注意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b.是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化教改的必然趋势;c.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3.内涵、特征……论述题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个性发展的教育

(4)……………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4.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1)端正教育思想,转变观念;

(2)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此为教育观念的核心; (3)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 (4)改革考试制度;

(5)提高校长、教师素质;

(6)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运行机制。

Ps: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法制、靠制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教育学最新最全复习资料(3)在线全文阅读。

教育学最新最全复习资料(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xue/15347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