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仿-甲醇:苷元先洗脱下来 极性固定相 正相色谱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
紫外可见光谱在黄酮类鉴定中的应用---判断黄酮类化合物类型
共性:B环OH增加,峰带I 向长波位移,波长增大,特别是4’-OH,红移大;
A环OH增加,峰带II 波长增大。
(1)NaOMe,主要是判断是否有 4`-OH,3,4`-二OH或3,3`,4`-三OH
(2)乙酸钠 判断是否有7-OH ①7-OH,带Ⅱ红移5-20nm。②4`-OH,带I红移40-65nm。
(3)醋酸钠/硼酸:判断A环或B环是否有邻二酚羟基
带I红移12-30nm,A环有邻二酚羟基。
带Ⅱ红移5-10nm,B环有邻二酚羟基。
(5,6-位邻二酚羟基除外)
(4)AlCl3、 AlCl3/HCl 判断有无邻二酚羟基,3-OH、5-OH
本科阶段复习及考研复习(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资料
铝络合物相对稳定性:黄酮醇3-OH>黄酮5-OH >二氢黄酮5-OH >邻二酚OH >二氢黄酮醇3-OH。
氢核磁共振在黄酮类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一) A环质子:1.5,7-二羟基黄酮类化合物。d,H--6位于较高磁场
(二) B环质子:1.4`-氧取代黄酮类化合物。2. 3`,4`-二氧取代及黄酮醇
(三) C环质子—主要依据
1.黄酮类:H-3尖锐单峰,δ6.30。 2.异黄酮类:羰基β位,S,低场,δ7.60-7.80。
(四)糖上的质子
成苷时,其H-1``质子处于较低的磁场区,约5.0。 3-O-苷,其H-1``质子化学位移5.8,其它均小于5.2
苷化位移:苷元成苷后与糖相连的碳原子向高场位移,其邻、对位碳原向低场位移,且对位碳原子的位移幅度
大而且恒定。
思考:1. 黄酮类化合物分类依据是什么?主要分那些类型?
2.简述章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判断的依据?
3. 葡聚糖凝胶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
4. 写出芦丁和槲皮素的结构式,如何采用化学方法鉴别?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一节 概 述
一、一).萜类的含义:凡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来的、且分子式符合 (C5H8)n 通式的衍生物。
二)链状单萜
橙花醇(nerol): 沸点255~260oC。与二苯胺基甲酰氯→二苯胺基甲酰酯↓ →皂化后蒸馏
香茅醇(香茅醇):存在于香茅油、玫瑰油等多种植物的挥发油中,以左旋体的经济价值较高。
柠檬醛:反式为α- 柠檬醛(香叶醛),顺式为β-柠檬醛(橙花醛),通常是混合物,以反式柠檬醛为主。
与NaHSO3形成结晶性的加成物→稀酸稀碱→蒸馏.
香茅醛:是香茅醇的氧化产物,大量存在于香茅油、桉叶油、柠檬油中,也是重要的柠檬香气香料。与NaHSO3
形成结晶性的加成物
(三) 环状单萜
焦磷酸香叶酯(GPP)→焦磷酸橙花酯(NPP→具薄荷烷(menthane)骨架的阳碳离子→薄荷烷衍生物。 ①
l-menthol习称“薄荷脑”,具镇痛和止痒、防腐和杀菌作用。
薄荷醇有三个手性碳原子,8个立体异构体。
②紫罗兰酮为环香叶烷结构,紫罗兰酮:α-及β-紫罗蓝酮(β-ionone) 。与NaHSO3加成物+水+食盐→饱
和溶液→ α-紫罗兰酮↓(小叶状结晶)
③龙脑俗称“冰片”,又称樟醇,为白色片状结晶,具有似胡椒又似薄荷的香气,有升华性。 ④樟脑(camphor)
习称辣薄荷酮,为白色结晶性固体,易升华,具有特殊钻透性的芳香气味。局部刺激和防腐作用,可用于
神经痛、炎症和跌打损伤的擦剂。樟脑可作为强心剂,其强心作用是由于其在体内氧化成π-氧化樟脑和对
氧化樟脑所致。
(四) 卓酚酮类 (troponoides)
1.卓酚酮具有芳香化合物性质, 具有酚的通性,显酸性,酸性强弱:酚<卓酚酮<羧酸。
2.分子中的酚羟基易于甲基化,但不易酰化。
3.分子中的羰基类似于羧酸中羰基的性质,但不能和一般羰基试剂反应。红外光谱中显示其羰基
(1600~1650 cm-1 )和羟基(3100~3200 cm-1 )的吸收峰,较一般化合物中羰基略有区别。
4.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结晶体,并显示不同颜色。如铜络合物为绿色结晶,铁络合物为赤红色
结晶。
二、环烯醚萜(iridoids)
(一)为蚁臭二醛的缩醛衍生物,大多数为苷类成分。
(二) 环烯醚萜的理化性质
1. 萜苷大多数为白色结晶体或粉末,多具有旋光性, 味苦。
2.环烯醚萜苷类易溶于水和甲醇, 可溶于乙醇、丙酮和正丁醇,难溶于氯仿等亲脂性溶剂。
3.环烯醚萜苷易被水解,生成的苷元为半缩醛结构,其化学性质活泼,容易进一步聚合, 难以得到结晶苷
元。
4.苷元遇酸、碱、羰基化合物和氨基酸等都能变色。遇氨基酸并加热,即产生深红色至蓝色,最后生成蓝
色沉淀。因此,与皮肤接触,也能使皮肤染成蓝色。
5.苷元溶于冰醋酸溶液中,加少量铜离子,加热,显蓝色。
三) 结构分类及重要代表物
1.环烯醚萜苷类:栀子苷,鸡屎藤苷(鸡屎藤苷C10位的甲硫酸酯由于酶解的作用产生甲硫醇而产生鸡屎
样的恶嗅。 )
本科阶段复习及考研复习(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资料
2. 4-去甲环烯醚萜苷类
梓醇:又称梓醇苷,降血糖、利尿和迟发性的缓下功能。
梓苷:存在于梓实中,药理作用与梓醇相似。
3.裂环环烯醚萜苷
三、倍半萜
(一) 概述 倍半萜类:是由3 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5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类群。
多以挥发油的形式存在,是挥发油高沸程部分的主要组成分。
(三) 环状倍半萜
为单环化合物
(四) 薁类衍生物
凡由五元环与七元环骈合而成的芳环骨架都称为薁类。可与苦味酸及硝基苯形成π络合物。
薁类化合物溶于石油醚、甲醇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溶于强酸。可用60~ 65%硫酸或磷酸提取→加水稀
释后→薁类成分即沉淀析出。在挥发油分馏时,高沸点馏分可见到美丽的蓝色、紫色或绿色的现象时,表
示可能有薁类化合物的存在。
薁类成分的检测 ①Sabety反应:挥发油1 滴→1ml氯仿+5%溴的氯仿溶液→产生蓝紫色或绿色
②与Ehrlich试剂(对-二甲胺基苯甲醛浓硫酸)反应产生紫色或红色
四、二萜: 链状二萜 主要有植物醇,VitA
环状二萜 主要有:穿心莲内酯,银杏内酯,紫杉醇,甜菊(甜菊苷A甜味最强)
第四节 萜类的提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公务员考试天然药物化学重点知识总结(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