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为已知化合物,然后将其IR、mp、Rf或其它光谱数据与已知物数据对照的方法推测其结构。
二、三萜的波谱特征
1、紫外光谱(UV)
结论:共轭体系使π π*跃迁向长波方向移动(红移)。共轭体系越大向长波方向移动移动越大。结构中
有一个孤立双键:205-250nm 处有微弱吸收;
麦氏重排:条件:分子中存在一个不饱和基团, γ位置的H能够移动。
RDA开裂:环己烯结构类型的化合物能发生RDA开裂,一般生成一个带正电荷的共轭二烯游离基和一个
中性分子。
小结:第一节 掌握三萜及三萜皂苷的定义
第三节 掌握四环三萜的结构分类,每种类型的主要结构特点及代表化合物。
第四节 掌握五环三萜的结构分类,每种类型的主要结构特点及代表化合物。
第五节 掌握三萜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三萜皂苷的表面活性和溶血作用。
第六节 熟悉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的一般方法。
第七节 了解三萜类化合物的一般的光谱特征及其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思考:1、取两只试管,各装1ml远志水提液,分别加2ml0.1M的HCl和2ml0.1M NaOH,强烈振摇1min,
比较两只试管的泡沫高度。
2、取两只试管,各装1ml麦冬水提液,分别加2ml0.1M的HCl和2ml0.1M NaOH,强烈振摇1min,比较
两只试管的泡沫高度。
3、某植物的水溶液:1.振摇后产生大量泡沫;2. 加入鞣质后产生白色沉淀;3.将水该溶液煮沸后再振摇,
泡沫显著减少,表明此植物中含有: A 粘液质 B 皂苷 C 蛋白质 D 多糖
4、人参总皂苷的酸水解产物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可得到( )
A 20(S)-原人参二醇 B 20(S)-原人参三醇 C 人参三醇 D 人参二醇 E 齐墩果酸
思考:1.简述熊果酸与齐墩果酸的红外光谱区别。
2.简述柴胡皂苷a的分子组成,及在提取过程中为什么要加入少量吡啶。
3.《药典》人参鉴别方法:取试样0.5g,加乙醇5ml,振摇5min,滤过。取滤液少量,置蒸发皿中
蒸干,滴加三氯化锑饱和的氯仿溶液,再蒸干,显紫色。试解释,与三氯化锑显色成分是什么,为什
么用乙醇提取?
4.简述四环三萜皂苷元结构的异同点。
5.哪些试验常用于检测药材中皂苷的存在?
第八章 甾体及其苷类
一、 甾体概述
母核:环戊烷骈多氢菲
取代基:在甾体母核上,大都存在C3羟基,可和糖结合成苷C10、C13、C17侧链大多为β-构型。
(2)C3 –OH和C10-CH3(均为β) 顺式:β型
C3-OH(为α)和 C10-CH3(为β) 反式:α型
颜色反应:甾类成分在无水条件下,用酸处理,能产生各种颜色反应,与三萜化合物类似
1).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最后显绿色。
2). Salkowsk反应 :将样品溶于氯仿,沿管壁滴加浓硫酸,氯仿层显血红色或青色,硫酸层显绿色荧光。
3). 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反应
4). Rosenheim 反应 毛地黄毒苷类:黄色
羟基毛地黄毒苷类:蓝色
异羟基毛地黄毒苷类:灰蓝色
二、主要甾体化合物
A)C21甾体化合物(21个C,分I型和II型,在植物体中除游离存在外,可与糖结合成苷)
性质:1)亲脂性较强 。 2)颜色反应 : Keller—kiliani 颜色反应(含2-去氧糖)。
B)强心苷(植物中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但应注意强心苷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距极小。由强
心苷元与糖两部分构成。C3位-OH多为β-型,少数为α-型,C14位-OH都是β-型,C17位侧链大多是β-
构型,个别为α-构型,α型无强心作用)
母核:甲型(C17位侧链为五元环以强心甾为母核命名)、乙型(C17位侧链为六元环以海葱甾为母核命名)
糖部分:2-OH糖及2-去氧糖(多见)
连接方式(一般初生苷其末端多为葡萄糖):Ⅰ型: 苷元-(2,6-去氧糖) -(D-葡萄糖)。 Ⅱ型: 苷元-(6-
去氧糖) -(D-葡萄糖)。 Ⅲ型:苷元-(D-葡萄糖)。
性质:1)强心苷多为无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一般可溶于水、丙酮及醇类等极性溶剂
2)内酯环的水解:当用NaOH或KOH的水溶液处理强心苷,内酯环开裂,酸化环,但在强心苷的醇
溶液中加NaOH或KOH,内酯环开裂,酸化后不能闭环。
3)苷键的水解A. 温和酸水解(去氧糖的苷键)。B. 强酸水解(2-羟基糖的苷键,但由于比较强烈,常
引起苷元的脱水)。C. 盐酸丙酮法(糖分子中C2-OH与C3-OH与丙酮发生反应,可得到原来的苷元和糖的衍
生物)。 D.酶水解法(有水解葡萄糖的酶,无水解2-去氧糖的酶,所以能水解分子中的葡萄糖而保留2-
去氧糖)。 E.碱水解法(苷键不被碱水解)。
使酰基水解(NaHCO3、KHCO3使2-去氧糖上的酰基水解,而2-羟基糖及苷元上的酰基多不被水解。Ca(OH)2、
Ba(OH)2使2-去氧糖、2-羟基糖及苷元上的酰基水解;
本科阶段复习及考研复习(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资料
NaOH碱性太强,不但使所有酰基水解,还使内酯环开裂,故很少使用。)
F.颜色反应 1)作用于甾体母核的反应 2)作用于不饱和内酯环的反应(与活性亚甲基试剂作用而显
色,乙型强心苷无此类反应)。 3)2-去氧糖产生的反应。(双K反应,醋酸层渐呈蓝或蓝绿色。只对游离
的2-去氧糖或在反应条件下能水解出2-去氧糖的强心苷显色。但若不显色,不能说明无2-去氧糖) 。 提取分离:1)得原生苷(抑制酶的活性);得次级苷(利用酶的活性)
2)纯化(溶剂法、 铅盐法、吸附法)
3)分离(两相溶剂萃取法、逆流分配法、色谱分离)
生理活性要求:1)含甾体母核(C/D顺)。2)C17位侧链必须有不饱和内酯环,且为 -构型,若异构化为
-型或开环或不饱和内酯环被氢化或双键位移,强心作用将变得很弱,甚至消失。3)C14位上-OH只有是
-构型的才有效。4)甲型强心苷元及其苷的毒性规律一般为:苷元<单糖苷>二糖苷>三糖苷。
单糖苷的毒性次序为: 葡萄糖苷>甲氧基糖苷>6-去氧糖苷 >2, 6-去氧糖苷
乙型强心苷元及其苷的毒性规律一般为:苷元>单糖苷>二糖苷
乙型强心苷元的毒性>相应的甲型强心苷元
C)甾体皂苷(由螺甾烷类化合物与糖结合的寡糖苷。)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公务员考试天然药物化学重点知识总结(10)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