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矛盾的核心是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但双方实则并无根本上的利益纠纷,而导火线是认知心理错位,直接原因则是沟通问题,而耳鼻咽喉科的自身因素参与了各个环节的催化,但这是医患关系磨合的过程。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发展是动态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通过矛盾激活发展,走向新的进程。新的医患相处模式是要促使医患关系达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的平衡,从而使医疗水平成长到新的高度。耳鼻咽喉科在临床上也不再是“边缘小科室”,实则承担着重要的临床角色,解决的不仅于五官的疾患,更有神经系统疾病、心理学等疑难问题,以“鼻塞”这一扰乱心身健康又极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例,如“鼻阀功能不良”[14]的患者,除了接受手术或药物、其他扩张外鼻的治疗外,还可能需要心理治疗,因此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或许应考虑到将心理管理层面介入到临床诊疗的应用中,不仅可以解决实际的疾患,也可巧妙化解医患的小插曲。矛盾的过程是成长的阵痛,是医疗发展弊端的警告,无论是矛盾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应只顾以“镇痛剂”掩盖医疗发展的实质性弊端,在阵痛中摸索合适的发展道路是调和目前医患关系问题中的核心,但在“疼痛”剧烈爆发之时可适当予以“急则治标”、“缓急止痛”之法,但不能忘记“标本兼顾”、“治病求本”。
第2篇:破解医患关系难题的建构主义进路
李隼,江传月
摘要从微观上看,患者伦理的缺失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借鉴建构主义的理论,是破解医患关系难题的一种新进路,具体包括借鉴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构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借鉴国际关系领域的建构主义理论,构建医患双方共同价值观念,借鉴建构主义的交往关系理论,在医患之间开展符合主体间性关系要求的平等对话。这个新进路的着力点是构建患者伦理原则,即尊重与自主性原则、理解与信任原则、公正原则。
[关键词]医患关系;建构主义;患者伦理原则
一、患者伦理的缺失——医患关系紧张的微观原因之一
医患关系在本质上看是一种信托关系,这种信托关系是一种“建立在信赖基础上的特殊人际关系”,“信托”是“信任”和“委托”的意思。但是,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患之间的基本信任关系已被医患纠纷和医患冲突所打破和扭曲,医患之间陷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事业的大发展有目共睹,但也出现了诸多新问题,其中医患关系紧张局面的形成让人始料未及,尽管国家和社会各方从制度和管理层面做了大量的细致工作,但总体上来说效果还是欠佳的,伤医、弑医等极端恶劣的暴力事件和“医闹”事件,使得医患关系的紧张态势未能得到彻底扭转。暴力和恶性事件不仅严重威胁到了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扰乱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同时也损害了包括当事患者在内的所有患者的合法就医权益。破解医患关系紧张的难题仍然是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医患双方即作为单独的个体存在于医患关系之中,同时医患作为单独的个体也承载了一定的社会联系,受到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因此,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众多,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也是复杂多元的。除了宏观层面医保制度和医疗体制不完善,中观层面部分医疗机构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媒体的非客观、不公正报道之外,微观层面主要是医患双方自身的素养和认知差异等诸多主观因素。
就微观层面的原因来看,一方面表现为医护人员的因素,部分医务人员缺乏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器本位”和“物本位”价值至上,“人本位”价值缺失。这种价值导向极易把患者当作职业手段而非目的,使得医务人员在进行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时把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放在次要地位,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从思想认识根源上就不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患者因素,由于患者出于医学认知方面的原因,认为医学是万能的,这种认知上的欠缺使得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和冲突,患者往往做出完全基于自身利益考量的主观价值判断,而迥异于医务人员所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所做出的专业性事实判断,出现了对医学“不能”的“零容忍”的情况。同时,部分患者缺乏相应的法律素养、道德素养和应有的自律精神,采用违法的伤医、弑医的暴力方式来解决医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因为巨额赔偿的诱惑而导致的大量医患纠纷,也以“职业医闹”的形式,频频出现。
对于上述微观层面的情况,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加强医生职业道德教育和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加以改善,相关理论努力已经有很多呈现。而关于患者在造成医患关系紧张中应担负的责任,有关研究涉及较少。作为医患矛盾最直接的利益相关方,患者伦理的缺失是造成医患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医患关系伦理建设,不能忽视患者方的伦理构建,破解医患关系难题的理论新进路是:借鉴建构主义的理论,参照沟通伦理学的主要原则性建议,紧密联系生命伦理学领域广泛达成共识的生命伦理学主要原则,进行患者伦理的建构。
二、建构主义的理论借鉴——破解医患关系难题的新进路
医患关系中的矛盾冲突,就微观层面来说,是一种交往过程中的动态冲突,其中很大一个部分在于信息交流的障碍,很多问题由在医学知识领域认知能力的固有差异所导致,医学话语无法由医生畅通地传导给患者,很多有效信息被遮蔽、误会乃至消解,这本质上属于社会交往中的伦理问题。
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借鉴:构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
建构主义首先是一种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因而,教学和学习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在医学领域,医生无疑居于专业技术和知识上的权威地位,是强势群体的身份定位,患者则居于服膺地位、弱势地位,这类似于教育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如何通过恰当的医疗手段,以实现医患双方共同的价值目标,即患者的健康利益,需要患者接受学习的角色,听从医生建议,理所当然地,在这个过程中,这应该成为一般性共识,是医患关系当中的普遍性价值所在,然而,由于治疗过程离不开患者的主动参与,离不开患者的自由意志的发挥,表现为对患者自主性的充分肯定,这种自主性的承认反过来又构成了对医生权威的挑战的压力。因此,传统对于医患关系的这种治疗行为主客体关系的认定,不能真实反映现实而合理的医患关系全貌,也无法满足现代性价值要求,自由、平等的价值基础都存在先天不足。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医患关系的探寻与对策以及思考论文(共3篇)(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