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海啸席卷群岛,安达曼岛人遭遇灭顶之灾,濒临绝种。
安达曼岛人今昔与《安达曼岛人》轶事
1906年,25岁的布朗来到群岛,并在此生活两年左右。
布朗没有交代自己的田野工作背景,也没有暴露过自己的隐私。因此,对他的田野工作我们知之甚少。他的调查资料相当部分来自前人,尤其是英国殖民地官员马恩(Edward Horace Man)和被誉为“安达曼岛人之父”的波特曼(Maurice Vidal Portman)
他对前人凌乱的资料有非凡的驾驭能力,将其分类并阐发其功能主义思想。
安达曼岛人今昔与《安达曼岛人》轶事
布朗时代的安达曼岛人
靠天吃饭,每20—50人组成一个由核心家庭构成的地方群体。他们没有中央权威,甚至没有地方群体领袖,社会控制是非正式的。
地方群体之间关系松散,两个相邻的群体经常调换住地,有时共同举行仪式,并形成通婚关系。
以单偶核心家庭为最小单位,实行外婚,收养常见。
《安达曼岛人》的核心思想
这部民族志探讨了社会组织、仪式习俗、宗教和巫术信仰、神话与传说。
布朗通过安达曼岛人的神话仪式来说明社会是如何通过组织、仪式、习俗、巫术、信仰、宗教、神话等象征手段进入个体心理的。
他认为,社会是一个独立的事实。它凌驾于个体,无影无形,所以必须通过各种制度把自己落到实处,这就是一个民族看似无关的各种“文化事项”的使命,也就是布朗所表述的“功能”。
八、区别于马氏的结构—功能主义
马氏运用“文化的科学研究”对“人性”加以解释,强调的是在田野中把文化翻译、阐述出来。 布朗主张社会人类学是“概化科学”,是通用的法则,他称之为“比较社会学”。
马氏的功能论解释的是风俗如何满足个人的需要。
布朗的功能论探讨的是社会结构如何在时间的推移中保持自身的作用。
1.布朗的理论源头
斯宾塞的社会机体论
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
涂尔干研究社会的两条途径:因果的探讨——社会现象如何起源;功能的方法——现象间的关系和作用
2. “社会结构—功能”的内涵
布朗认为:社会是一个自我延生的机体或体系,个人的行为受到社会的规范和准则的制约。 “社会结构”:可以观察并加以界定的社会制度的联结(由制度形成的社会架构)
“功能”:某种制度对社会整体的延续所发挥的作用(人体的某个器官与整体)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2011教学资料)(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