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项目章程应当由项目发起人发布
D.项目经理应在制定项目章程后再任命试题(31)分析项目章程是正式批准一个项目的文档,或者是批准现行项目是否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文档。项目
章程应当由项目组织以外的项目发起人发布,若项目为本组织开发也可由投资人发布。发布人 其在组织内的级别应能批准项目,并有相应的为项目提供所需要资金的权力。项目章程为项目经理使用组织资源进行项目活动提供了授权。尽可能在项目早期确定和任命项目经理。应该总是在开始项目计划前就任命项目经理,在项目启动时任命会更合适。
项目经理要最好在项目前期就得到任命和参与项目,以便对项目有较深入的了解,并参与制定项目章程,而不能“应在制定项目章程后再任命”。项目章程是项目的一个正式文档,在批准发布前应由专家进行评审(专家判断),以确保其的内容满足项目要求。应选择D。
参考答案(31)D 试题(32)
在编制项目管理计划时,项目经理应遵循编制原则和要求,使项目计划符合项目实际管理的需 要。以下关于项目管理计划的叙述中,(32)是不正确的。
(32)A.应由项目经理独立进行编制B.可以是概括的C.项目管理计划可以逐步精确D.让干系人参与项目计划的编制试题(32)分析
编制项目管理计划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全局性原则、全过程原则、人员与资源的统一组织与管理原则、技术工作与管理工作协调的原则。除此之外,更具体的编制项目计划所遵循的原则有:目标的统一管理、方案的统一管理、过程的统一管理、技术工作与管理工作的统一协调、计划的统一管理、人员资源的统一管理、各干系人的参与和逐步求精原则。
其中,各干系人的参与是指各干系人尤其是后续实施人员参与项目管理计划的制定过程,这样不仅让他们了解计划的来龙去脉,提高了他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计划的把握和理解。更重要
的是,因为他们的参与包含了他们对项目计划的承诺,从而提高了他们执行项目计划的自觉性。 逐步求精是指,项目计划的制定过程也反映了项目的渐进明细特点,也就是近期的计划制定得详细些,远期的计划制定得概要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计划在不断细化。
由此可见,项目计划可以是概括的,可以逐步精确,并且干系人要参与项目计划的编制,不应由项目经理独立进行编制。应选择A。
参考答案(32)A 试题(33)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通过项目周报中的项目进度分析图表发现机房施工进度有延期风 险。项目经理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下达了关于改进措施的书面指令。该指令属于(33)。
(33)A.检查措施B.缺陷补救措施C.预防措施D.纠正措施试题(33)分析
检查措施是对产品或工作制定的检查方法或措施。缺陷补救措施是对在质量审查和审核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制定的修复和消除影响的措施。
预防措施是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降低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需要的措施。
纠正措施是为了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项目经理通过项目周报中的项目进度分析图表发现机房施工进度有延期风险,经分析后下达了关于改进措施的书面指令。该指令属于在不合格或不期望情况尚未发生的情况下,为降低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采取的措施,因此属于预防措施。应选择C。
参考答案(33)C 试题(34)
在项目管理中,采取(34)方法,对项目进度计划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控制是经济和合理的。 (34)A.会议评审和MONTE CARLO分析
B.项目月报和旁站
C.进度报告和旁站
D.挣值管理和会议评审试题(34)分析
MONTE CARLO分析属于计算机随机模拟方法,它是一种基于“随机数”的计算方法,用事件发生的“频率”来决定事件的“概率”,可用于在项目进度管理和风险管理中进行模拟分析。模拟指以不同的活动假设为前提,计算多种项目所需时间,这种方法的成本通常较高。
旁站是监理中的一个术语,主要用于监控隐蔽工程质量,对于关键的活动的进度监督也可采用,如果全过程采用则人力成本较高。通过进度报告、挣值分析和判断、会议评审等收集进度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判断的方法对项目进度计划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控制是相对经济、可行和合理的。应选择D。
参考答案(34)D 试题(35)
一项新的国家标准出台,某项目经理意识到新标准中的某些规定将导致其目前负责的一个项目 必须重新设定一项技术指标,该项目经理首先应该塑。(35)A.撰写一份书面的变更请求B.召开一次变更控制委员会会议,讨论所面临的问题C.通知受到影响的项目干系人将采取新的项目计划D.修改项目计划和WBS,以保证该项目产品符合新标准试题(35)分析
变更是指对计划的改变,由于极少有项目能够完全按照原来的项目计划安排运行,因而变更不可避免。同时对变更也要加以管理,因此变更控制就必不可少。变更控制过程如下:
①受理变更申请。
②变更的整体影响分析。
③接受或拒绝变更。
④执行变更。
⑤变更结果追踪和审核。
上述答案选项中,A选项属于变更申请,B选项属于变更的整体影响分析,C选项属于接受变更后执行变更,D选项属于执行变更和变更结果追踪。根据变更控制过程,首先要提出变更申请,因此应选A。
参考答案(35)A 试题(36)
项目经理对某软件需求分析活动历时估算的结果是:该活动用时2周(假定每周工作时间是5天)。 随后对其进行后备分析,确定的增加时间是2天。以下针对该项目后备分析结果的叙述中,(36)是不正确的。(36)A.增加软件需求分析的应急时间是2天B.增加软件需求分析的缓冲时间是该活动历时的20%C.增加软件需求分析的时间储备是20%D.增加软件需求分析的历时标准差是2天
试题(36)分析在活动历时估算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技术中包含有后备分析。后备分析是在时间估算的基础上
考虑一些时间储备和富裕量。也可称为“应急时间”、“时间储备”、“缓冲时间”,而该活动用时2 周(假定每周工作日为5天),则总工作日为10天,确定的增加时间是2天,因此后备分析可以增加2天或20%。因此“增加软件需求分析的应急时间是2天”、“增加软件需求分析的缓冲时间是该活动历时的20%”、“增加软件需求分析的时间储备是20%”等三种表述方式是一致的。
标准差是三点估算中的统计学术语,通过最乐观估时和最悲观估时来计算标准差,其计算方法不同于后备分析,因此应选择D。
参考答案(36)D 试题(37)
在工程网络计划中,工作M的最早开始时间为第16天,其持续时间为5天。该工作有三项紧后工
作,他们的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5天、第27天和第30天,最迟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8天、第29
天和第30天。则工作M的总时差为(37)天。
(37)A.5 B.6 C.7 D.9
试题(37)分析
参见上图,M活动的早开始日期(ES)=16天,最早结束日期(EF)=21天;使用逆推法计算最迟结束日期(LF)=28天,开始日期(LS)=28—5=23天。
总时差=LS—ES或LF—EF 总时差=23—16=7天因此选C。 参考答案(37)C 试题(38)
以下关于关键路径法的叙述,(38)是不正确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2010上半年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上下午题答案及解析 - 图文(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