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灌阳县郊数字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在装好GIS office后,打开,在文件选项中选择从手持机接受,接着选中需要的文件确定即可。
图4—2数据的下载
4.2.3 GPS数据误差校正
直接从GPS上下载的点位数据是没有进行过校正的WGS84坐标下的经纬度坐标,由于矢量化的灌阳1:10000地形图投影采用的是北京54坐标系,两套坐标系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校正。
校正的重要一步就是在野外要采集一个所持地形图和实际地形上没有变化的校正点,然后在Excel进行校正。一般情况下,我国的广大地区纬向偏差不大,可以忽略,进行校正的则只是经度。根据前人在灌阳地区使用GPS的经验,将特征控制点的GPS读数标绘到我国标准地形图上,发现本地区经向上向东偏差了45-50m,需要进行校正;而纬向上相差小于10m,可以忽略不记。根据一个公式可以计算出误差:把偏差大小的公里网单位(米)转换为经度单位(度)×9.94×10-6 度/米,得到经向上的偏差度数(50米=0.0005度),将GPS源数据所有点
32
广西灌阳县郊数字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的经度减去该偏差度数,得到新的经度值。经过校正后的经纬度值(图4-10)。
图4-3 经过校正后的经纬度值
4.2.4 GPS点位数据的生成
开机后,GPS会自动进行二维误差和三维误差计算。到达观察点大概5
分钟后,三维导航误差一般会在10米左右时,通过“翻页键”进入“菜单”页面,选择“存点”菜单项,按“输入键”进入“存点”页面,选择好编号就可输入点的数据,将点保存起来并杂记录本上做好记录为室内入录、编辑做好准备。
在每存储一个航点后,存点的点号会自动累加。要查看其他点号信息,选择 “查询航点”通过上键和下键找到想要的点。在野外可以利用这个性质来确定指定点的相对方位。选择观察点的时候要尽量在较为开阔的地方,这样有利于GPS的三维导航误差更快达到要求和提高准确度。
4.2.5MapGIS属性连接
属性连接步骤如下:(1)运用section打开完成等高线矢量化的MPJ文件打开,建立一个叫“野外地质点”的新点。
(2)在保持记录着GPS点数据的excel打开的情况下,点击“辅助工具”中的“表格数据投影”的全部数据投影。
33
广西灌阳县郊数字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3)在弹出的的对话框中将“不需要投影”的勾去掉,并且将经度选项改为“经度”,纬度选项改为“纬度”
(4)将“用户投影参数”中的“坐标系类型”改为“地理坐标系”,“椭球参数”改为 “wgs-84”。
(5)将结果投影参数中的“椭球参数”改为“北京54”,“比例尺分母”改为“10000”,“坐标单位”改为“毫米”,“投影带”为“3度带”。
(6)“文字图元参数”中的“注释高度”和“宽度”就改为6。
(7)“子图参数”中的“子图号”改为“429”,“高度”、“宽度”改为4,点击确定。
34
广西灌阳县郊数字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5 地质发展史
5.1 沉积发展史
寒武纪(∈):本区属于深海至半深海的沉积环境,连续沉积厚度巨大,沉积物呈互层状,存在地壳运动,有多次浊流,属于地槽沉积,为砂岩和泥岩(由于受加里东运动影响,现岩石发生了浅变质,砂岩变成为变质砂岩,泥岩变成板岩)。
奥陶纪(O):出现黑色板岩,且有大量笔石化石出现,相对而言是还原沉积环境。由于受加里东运动影响,岩石发生区域变质(表现为深绿色板岩的出现),形成褶皱回升。
志留纪(S):本区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表现为:
(1)地壳发生隆起,寒武、奥陶纪的褶皱回升,志留系无沉积,使奥陶(O)与泥盆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使寒武、奥陶纪地层形成紧闭褶皱,轴向北东10o,应力表现为东西向挤压。
(3)寒武、奥陶纪地层发生了浅变质作用,其中砂岩变质为变质砂岩,泥岩变质为板岩。
(4)海洋山花岗岩体、都庞岭花岗岩体的西体形成。 志留纪末期,广西运动结束之后,该区结束了地槽阶段。
泥盆纪(D)与奥陶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O/D),地槽期结束,地台期开始。 泥盆系(D)初期沉积在侵蚀基准面之上,为陆表海湖泊作用。
下泥盆统(D1):地壳下降,产生海侵,沉积紫红色含砾砂岩,为海陆交互环境 。
中泥盆统跳马涧组(D2t):跳马涧组早期为灰绿色细粉砂岩,还原环境。晚期为杂色,末期为红色强氧化环境,化学、风化作用强烈。Fe3+受强烈氧化、水动力作用形成豆状、鲕状赤铁矿。(照片11)
棋子桥组(D2t):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海侵 ,江南古陆逐渐变远遭受剥蚀,
35
广西灌阳县郊数字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地形变低,从而使本区的风化产物变少,本区变为清水海域,气候温暖,海水流动,碳酸岩化。在早期海水流动性好,故有块状层孔虫、珊瑚。海水升降震荡经常露出水面,形成生物礁灰岩、纹层状白云岩,发生了5~6次旋回。中-晚期,水体流动性不好,枝状层孔虫白云岩(灰岩变为白云岩)和纹层状白云岩(局限性台地相)。
佘田桥组(D3s):又发生了大规模海侵,此时江南古陆变得更小。早期局限台地相,为浅灰色至中厚层状泥晶灰岩和球状层孔虫。(照片12)中晚期为台地浅滩相,水浅但水动力作用强,形成含核形石、燧石及一些腕足类化石的灰岩。
锡矿山组下段(D3x1):由北向南发生海退,为局部台地相,沉积了厚层癞痢状灰岩,由于局部盐度稍高,Ca2+部分为Mg2+取代 。
锡矿山组上段(D3x2):海水继续退缩,时常露出水面,产生鸟眼构造、帐篷构造。
邵东组(D3sh):发生了小规模的海侵,开阔的台地相沉积了一层砂屑灰岩、粉屑灰岩和泥晶灰岩
岩关组(C1y):又发生了海退,成为半局限台地相
大塘组(C1d):发生了海退,成为海陆过度相、沼泽相,为一成煤时期。 二叠系(P):印支运动的作用,本区隆起成为陆地,受此影响其结果为: (1)晚古生代地层褶皱减少,产生了灌阳复式向斜;
(2)产生了一系列的F2、F4等断层,为压性逆断层,同时形成了F1、F3等拉性正断层。侏罗系(J)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了一层泥岩、砂岩。
末期,受燕山运动作用,进一步隆起,使F2、F4、F6、F8、F10断层重新活动,受应力场南北向挤压,表现为张性正断层,枢纽向南扬起,向北倾伏。受此影响其结果为:
(1)都庞岭岩体侵入;
(2)与海的连通性不好,水体能量不高,盐度稍大;
(3)开阔台地相与外海的连通性好,水体能量中等,盐度正常; (4)半局限台地相;
(5)生物礁相地形凸起,水流动荡、温暖; (6)形成浅滩相。
3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广西灌阳城郊数字化实习报告2014年 - 图文(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