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是按照( )、( )、( )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hào)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bēnɡ)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zhèn)得颤动起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教学反思: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钱塘潮:
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8月18日在海宁市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涌潮袭来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 钱塘潮的形成: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时候海水像野马,向岸边奔来;有时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到离岸很远的地方。海水这种有规律的涨落,叫做潮汐。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钱塘潮为什么偏偏在八月十八最大呢?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是由于杭州湾的地形特殊。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狭,出海处宽达一百公里,而往西到海宁县盐官镇附近,只有三公里宽。潮水刚进杭州湾,水面宽阔,越往西就越受到河流两岸地形的约束,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向西推进。同时,由于潮流的作用,把长江泻入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断地带到杭州湾来,在钱塘江口形成一个体积庞大、好像门坎一样的“沙坎”。当海水推着江水向钱塘江口内涌去的时候,沙坎挡住了潮头,就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的壮观景象。
11
钱塘江高达八米到九米。潮水到来的时候,汹涌澎湃,像千军万马。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潮。
2《走月亮》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散文。写了“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展现了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现了“我”和阿妈浓浓的亲情。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自主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的画卷中。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接触抒情散文的机会很少,课前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作者和散文的有关知识,再力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设情境,促进感悟。这样学生不仅能感悟到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美,而且还体会可以到月色下的意境美。 教学建议:
学习本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读的欲望,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哪儿美,怎么美”。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品味语言,体会月色下的静谧、祥和、人与自然交融和谐的意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描写的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过程与方法】
1.指导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 2.阅读和想象、品味语言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
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文章语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 难点:体会文中快乐、幸福的亲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月亮船》的歌曲。
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古诗或一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时要点: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
13
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教师板书:走月亮)(课件出示2)
师: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课件出示3)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出示生字“鹅、卵、俗、跃、穗、踱、烁”(课件出示4)
“鹅”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鸟”;“俗、跃、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俗—浴”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淘、牵、鹅、卵、填、庄、稼、俗、跃、葡、萄、稻、熟” (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淘、鹅、填、稼、俗、跃、稻”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牵”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秃宝盖要宽一些。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及运用。 (课件出示6、7、8)
淘洗:用水洗去杂质和污垢,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坏的。造句:我们煮米饭之前要好好淘洗大米。
柔和:柔软,温和。造句:傍晚,柔和的月光洒在海面上。
14
鹅卵石:指被流水磨圆了的石头。造句:我家门前有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 运载:装载和运送。造句:秋天,运载粮食的汽车在公路上来回奔跑着。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造句:少数民族有很多风俗习惯。 汩汩:拟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造句:那条小溪汩汩地流过岩石。 浇灌:本课指把水输送到田地里。造句:农民伯伯用河里的水浇灌土地。
镀亮:一种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的效果。造句:太阳升起时,天边就像被月光镀亮了似的。
奇妙:稀奇神妙;美妙。造句:弟弟的小脑袋瓜里有许多奇妙的想法。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件出示9)
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五、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风俗(sú gǔ) 稻穗(huì suì) 二、看拼音写汉字。 pú tɑo tiào yuè zhuāng jiɑ qiān shǒu ( ) ( ) ( ) ( ) 三、仿写词语。 闪烁——闪闪烁烁 ( )——( ) (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