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能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大潮的壮观,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走月亮》,无不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通过阅读,感受《现代诗二首》中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充满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2 教学建议 1.通过初读—研读—熟读的程序引导学生体会钱塘江大潮的景观之奇。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走月亮 本课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小手在月光下散步的美好情景,重点是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
1
1 观本课描写了钱塘大潮的壮美。重点是潮 感受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 2 1.结合图片,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 2.让学生在轻声读、自由读的同时妈浓浓的亲情。 3 现代本课描述了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诗二首 爱,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感情。 4* 繁星 本课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重点是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口语交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以“我们与环际:我们境”这个话题进行讨论。重点是指导与环境 学生在情境中讨论交流时的条理性、应对性和合作性。懂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确立环境保护意识。 习作:推本次习作的内容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荐一个一个好地方。重点是指导学生具体有好地方 序地写出自己推荐的地方和推荐理由。 2 1 1 1 边读边想象。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1.通过启发、点拨的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2. 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去观察发现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 2.小组合作法去讨论制订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 1.指导学生联系实际选择身边的美景。 2.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语文园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语地 言描写调动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想象画面;根据四字词语想象画面;能
2
2 1.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感官,激发联想和想象。 2.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 用一定的词语描写事物;书写楷体字;积累古诗《鹿柴》。重点是培养学生联想 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词语写句,同时引导学生积累古诗。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1《观潮》
教材分析:
本文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学情分析:
四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字、词、句。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和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境,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潮来之时的语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体会并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壮观的景象。
难点: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时要点:
教学过程:
4
教学过程
一、吟诵古诗,引入情境
1.同学们,宋代潘阆写的 《酒泉子.长忆观潮》中,这样写道: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钱塘江观潮。
2.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并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之间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课件出示会认生字,指名读。
“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
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ēng),避免读成(pēng),“震”“霎”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2)书写“潮、据、堤、阔、笼、罩、盼、滚、顿、逐、渐、犹、崩、震、余”
易错字指导: “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错写成“雨”。“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4. 理解词义。
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