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10-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3、体会多少的相对性 师:刚才我们把餐具的数量和松鼠的数量进行了比较,(照应板书)水多,谁少?现在把三种餐具互相比一比,你能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吗?

(1)指名学生说一说(注意指导学生的语言)谁是最多的,谁是最少的? (2)师:盘子怎么一会儿多,一会儿少呢?

生:盘子和杯子比,盘子比杯子少。盘子和勺子比,盘子比勺子多。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用实物投影出示数学书上15页的1题

(1)指导学生自己指着题目要求跟随老师读一读,标出关键词。 (2)学生独立完成第一幅图

(3)用实物投影展示,鼓励学生一一对应去画。 (4)独立完成下面三幅图。 2、哪一堆正合适?画“√”

(1)出示投影,读题,理解题目要求。指名学生说一说。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展示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如:每只小狗1根骨头,5只小狗需要5根骨头。我找到5根骨头的一堆,在旁边的圆圈里画“√” 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小结。(先通过读题,明白题目要求后再做。)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比较大小。 板书设计: 比多少 松鼠图片 盘子图片 勺子图片 杯子图片

动物乐园

教学内容:p16-17/(比大小)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创设“动物乐园”这一童话情境引出学习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多”、“少”、“同样多”的含义;认识“>”、“<”和“一”符号,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科书的编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体验“同样多’’的含义,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第二个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 体验“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 识,在探索中辨析易错概念;第三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唯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教科书最后还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体会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深化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比多少”,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比较”数学知识。在脑海中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只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符号感匮乏。他们乐于探究、善于去发现,但是其观察、书写、

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习惯还没有形成。

教学目标:

1. 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 2. 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 能判断生活中具体物体之间的大小与多少。 学情分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多少”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简单的“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只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符号感匮乏。他们乐于探究、善于去发现但是其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习惯还没有形成。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习惯有待于培养。 教学重点: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棒、圆片、及比较中所需要的动物及用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 师:(出示课件)小朋友们,在动物乐园有一些小动物在快乐的生活,他们再干什么?

指名学生说一说。小猴子在玩秋千,小兔子在拔胡萝卜,小鸟在天上飞。 二、引导操作, 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这些小动物使用的用具够吗?谁多谁少呢?你能想办法比出来吗? 请小朋友们自己用学具中的图片比一比,说一说。 2、动手操作

(1)学生自己用学具摆一摆(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摆好后说给同桌同学听,同学注意倾听,并进行判断) (3)集体交流

指名学生运用学具到黑板上摆一摆,边摆边说。如:我用小兔的只数和篮子的个数比一比,一只小兔对着一个篮子,发现小兔和篮子同样多。(渗透一一对应) 其他同学判断和补充。

(4)那么,同学们比较出来的结果能不能用更简洁的方式表示出来呢。 指名学生试着说一说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符号。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小兔的只数和篮子的各数比)

师:咱们先看小兔的只数和篮子的个数,在比较中你发现了什么? (2)认识 “=” ①揭示同样多:小兔有4只,篮子也有4个,兔子和篮子个数一样多,我们就说: 它们同样多(“同样多”、“一样多”、……) ,用一个符号“=”来表示 ②认识“=”,生跟老师一起书空书写“=”

怎样用等号表示小兔只数和篮子的个数同样多呢?小兔有4只用4表示,篮子也有4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我们就用等号把4和4连起来。 板书: 4 = 4 读作:4等于4 ③指名学生说一说4 = 4表示什么。

(3)认识“>”、“<”(兔和胡罗卜比、猴和秋千比……)

①表示兔子只数和胡萝卜的个数的比较结果。 师:我们用哪个符号来表示小兔子比胡萝卜少呢?

出示“<”,介绍小于号,生和老师一起边读边书空,练习书写。 板书:4<5

学生读比较式,并说一说4<5的表示什么。

师:仔细观察比较式,你能发现什么?(指导学生会根据特点来记忆“<”) ②认识“>”(同认识“<”的过程一样) 板书:3>2

③分辨记忆“>”、“<”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4)练习书写“>”、“<”、“=”

观察田字格中的书写,说一说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数学书上描一描,写一写。 三、练习与拓展 师:有的同学还对其他的动物的只数进行了比较,下面我们就看一看怎样用比较式来表示比较结果。

(1)小鸟的只数和小兔的只数比,生:4只小兔和2只小鸟比,小兔比小鸟多,也就是4﹥2

(2)生独立完成数学书16页的说一说,填一填。 四、总结: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练习比较生活中的数 板书设计 图片比较

4 = 4 4<5 3>2 反思

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练习6—10各数的读写方法。

3、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三个数量之间的相等与

不等关系(10以内数)。

4、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判断生活中具体物体之间的大小与多

少。

5、继续学习并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习惯。 教学重点: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田格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对一些数进行比较,细心的小朋友肯定能找到。下面谁

来说一说你找到的。

1、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根据学生说的情况板书比较式) 二、三个量进行比较

如果学生的举例中出现三个量进行比较,就借助学生的实例进行教学。 1、出示课件,数学书15页第3题比一比,最多的画“√”,最少的画“○” (1) 师读题,学生跟随老师边指边读,并标出关键词。 (2) 指名学生说一说完成过程

(3)学生自己独立比较,并完成在书上。 (4)反馈学生的完成情况。

2、猜一猜,小灰兔采了多少个蘑菇?

(1)出示课件:小兔采蘑菇兔。学生观察图,了解有关的数学信息。 师带领学生有序的观察,将数学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 (2)自己思考后和同学互相说一说。(对采用方法如:尺子、写数等的同学进行(3)指名学生汇报。 鼓励)

借助直尺让学生清楚地看出比5个多,比8个少的可以是6个或7个。 三、看数读一读

1、学生独立完成数学书13页6题。

2、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请做的全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完成的,介绍自己数数的经验。(一对一点数) 四、完成数学书17页的练习 1、说一说,填一填。

实物投影出示数学书上17页第一题,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说一说先干什么,在干什么?

生:先比一比,再说比较结果,做出标记,最后用比较式表示出来。(学生容易忘记中间环节) 学生独立完成

2、填一填 重点指导2>( ) 6>( ) ( )<5(答案不唯一,只要写出一个正确答案即可。

五、课堂小结: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六、作业:复习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比较

过生日

教学内容:p18-19/(比大小与比多少)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 2.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能判断生活中具体物体之间的大小与多少。

学情分析:

“比多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学生不同程度的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比较”数学知识。在脑海中已有一个初步的表象,只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符号感匮乏。他们乐于探究、善于去发现但是其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习惯还没有形成。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习惯有待于培养。

教学重点: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逻辑推理,解决多与少的比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水杯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淘气笑笑过生日 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他们想比比看谁的蛋糕大呢?你们想不想去参加他们的活动呀?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图

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想一想。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他们三人谁的蛋糕大?谁的西瓜大? (学生汇报。)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画一画,他们的蛋糕是大蛋糕的那一块?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指一指:说一说?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2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看一看哪个杯子装水多?

A、师问:想一想水杯装水多少是和什么有关系?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引导)

B、动手操作:比较水杯里水的多少,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水杯的粗细及水线 的高低多少来比较,还可用倒水的方法来比较?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操作。

C、3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说一说?其他同学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交流)

D、深入思考两个瓶子不一样那我们怎么知道那个装得多呢? ①机灵狗:揭示两个瓶子谁高,谁装水多?这是真的吗?

②笑笑:不一定,我们倒到杯子里试一试?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③淘气:我们还可以把高瓶子里的水倒空,再把矮瓶子里的水倒进高瓶子,这是为什么?

④智慧老人:还有别的办法吗? A.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在线全文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15091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