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在主体认识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认知图式”,其中起核心作用的就是主体的世界
观、信念和信仰系统。 (是)
15. 素质教育思想是现代才提出的,完全是现代化教育的产物。(否)
17. 设计素质教育目标首先应当依据教育理论和未来学说。
16. 推广相当于“克隆”,是探索和创新的继续,是发展的同义词。 (否)
(否)
18. 活动课程是学科性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
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 (否)
19. 教学方法不正确,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而且会压抑学生的素质发展。(是)
20. 尊重信任是实践素质教育教法的前提。 (是)
21. 法纪责任素质,不仅是每个人在社会立足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是)
22. 忠诚职位,献身教育;尊重信任,深爱学生;竭力躬行,托以致远;严于律己,铸树典范,是素质教育施教态度的基本方面。 (是)
23.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认识观,自觉提高自身的精神审美素质,必须以充分认识审美眼光的重要价值为前提。 (否)
24. 个性潜能往往是多方面的,包括运动、语言、操作、计算、逻辑推理、组织领导等等。 (是)
25. 不断提高生活审美方面的知识和水平,这是提高精神审美素质的关键环节。 (否)
26. 素质教育最突出的弊端就是忽视学生的独立人格,压抑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
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否)
27.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作为重要长远的追求目标,把实现学生健康作为最基本的任务。 (是)
28. “行教”是指教育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品德修养、思想观念等教育影响学生。 (是)
29. 提高人的一切素质,首先要从提高其生活水平开始。 (否)
30. 校舍布置是构成校容校貌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状态。(否)
素质教育概论4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人的潜能具有一定的(),有些潜能在常态下难以发现,这就容易使人产生某些错误判断。 A显性 B共通性 C差异性D 隐蔽性
2、塑造与潜能实现应该是()。
A对立的B统一的C辩证统一的 D 对立的统一
3、思想素质涵盖面很宽,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思想素质等,在阶级社
会里人们更要注重()思想素质。
A经济B科技 C军事D 政治
4、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A知识内化B 知识外化C知识爆炸 D 知识传承
5、()是指个体完满的身心、情感状态和由社会适应能力积淀升华形成的一种
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A学习素质 B思维素质 C健康素质 D 科学文化素质
6、()即关于方法的知识,它有助于学生理解操作执行的规则及策略。凭借方法论知识,学生才能自主地获得事实性知识
A 事实性知识B学科知识 C方法论知识 D 规范性知识
7、()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长点 A个性教育 B社会教育 C素质教育 D学校教育
8、素质教育目标是稳定性与()的统一
A持续性 B 创新性C延续性 D 发展性
9、()对新生一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难以完
全代替的
A基础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 社区教育
10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两个方面
A社会教育 B 综合教育C德育教育 D 技术教育
11 ()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质和核心。教育学生做集体的小主人,就是要培养
学生具有“五爱”思想、优良品德和良好的道德规范 A 社会主义B个人主义 C集体主义 D 人文主义
12 ()又称人工自然环境,是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以自然物为基础的加工改造,是自然环境与精神环境的中介
A 家庭环境 B校园环境 C物理环境 D 社会环境
13 ()紧密相联,是个体社会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物基础 A语言和学习 B思考与学习 C思维和语言 D 思维和学习
14激活学生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 A个性潜能 B个性 C潜能 D 以上都正确
15 ()既是中央长期高度重视的基本内容,又是国民素质整体状况的重要体现 A个人道德素质 B 思想道德素质C法纪责任素质 D科学文化素质
16 ()在主动统合各类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 社区教育
17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 A 持续性B自发性 C开创性 D 创造性
18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 )
A学习潜能 B课程潜能 C教学潜能 D个性潜能
19创设()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条件 A健康 B舒适 C温馨 D 民主
20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A科学发展观 B文化素养基本理论 C教育基本理论 D教育学原理
21 ()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进一步
提升
A深爱学生 B忠诚职位 C严于律己 D 铸造忠诚
22促使知识内化,使学生形成素质,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 A基础 B目的 C追求 D 以上都不正确
23 ()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 A 教学B教师 C学校 D 学生
24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人类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高等教育 D初等教育
25 ()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
A活动课程 B教学课程 C教育课程 D学科课程
26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成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 A 历史底蕴 B文化底蕴 C文化修养 D 社会积淀
27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这是推动国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A坚持以人为本,使每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项共有素质全面形成 B使每位学生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和生存能力 C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D保证学生顺畅融入社会而不带来任何负效应
28经过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 A适应时代、社会需要的共有素质 B体现不同学生个性特点的独特才能
C为人类做出特有贡献,进行优秀的文化积淀 D以上都正确
29 ()是指与人们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
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A社会角色B社会定位C社会地位D社会身份
30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状态,首先取决于他们的()状态 A生产 B学习 C生活 D教育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成功的教育起码应符合的条件是()
A最大限度地增强受教育者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B最大限度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教学教程的顺利进行 C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现实眼界 D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高度清醒和增强探索激情
2以下有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而“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应试而教,为
应试而学”
B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必然要面向全体学生
C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说教、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容易形成模式内化、拒绝内化等偏差
D“应试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一切围绕考试转
3在目前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中存在着的突出问题是() A违背课程开发规律,把校本课程变成浮华的外在装饰 B背离学校办学理念,随意开辟校本课程
C脱离校本课程的宗旨,将校本课程异化为高考科目的延伸 D在具体的校本课程教学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4设计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是() A教育基本原理B发展理论 C实践经验D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5以下有关精神审美素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精神审美素质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B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认识观,自觉提高自身的精神审美素质,必须以充分认识精神审美的重要价值为前提
C不断内化精神审美方面的知识,这是提高精神审美素质的关键环节
D学以致用,学为我用,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心灵,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
6学校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是可行的,因为()
A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主动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道德品质、身心健康以及文明生活等方面的教育 B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沟通以至融合,将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
C学校教育工作者具有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和专门的教育工作的经验,能够担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任务
D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心,这样舍得投资,这样乐于接受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指导
7知识内化有很多要求,但()是它的基本条件
A知识准确 B知识全面 C知识内化 D知识丰富
8课堂教学的地位与作用主要是()等等
A教师能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可以对尽可能多学生的素质发展施加影响 B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可以避免容易出现的走弯路现象
C学生彼此间程度相近,易于互相讨论切磋,共同提高,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D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压抑了学生素质的健康发展
9与古代思维的直观猜测性、模糊综合性和近代思维的分析性、静态性和机械性
相比,现代思维具有()等特点
A朴素整体性 B系统综合性 C自觉创造性 D动态开放性
10激活学生个性潜能的措施主要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素质教育概论试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