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四:针对文本独有的表现形式进行语言的迁移和训练,让学生的语言实践在迁移运用中做到适境得体。
对于一些典型的文本,孟纪军和他的团队在探索研究其方法、路径的基础上,梳理出了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流程。现列举四个。(如图2)
3.深度犁耕文本,打破固有藩篱
其实,每每看到孟纪军发表的文章,特别是一篇篇鲜活的案例,总有一种感动涌上心头,也会忍不住为他的付出暗暗喝彩。对语文教学,他有着一种赤子一样的情怀,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他是如何努力地在这块热土上挖掘真金的。
“关注文体,聚焦表达”,在这条路上,孟纪军一直在跋涉,一直在坚守,不停地与我们分享这一路上的风景:真实可感的课堂教学,基于问题导向的研讨活动,表达教学主张的论文。难能可贵的是,他敢于打破固有的藩篱,在深度犁耕文本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最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如《灰椋鸟》一文,他将学习、体会灰椋鸟归林的场面描写方法及其好处作为核心内容,鸟儿“归林的壮观”和“闹林的欢乐”为场面描写的精华部分。同为场面描写,采取的教学策略却有所不同。“归林的壮观”,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并依据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将第4自然段划为两层。第一层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大部队”“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重点词语的圈画品味,感知壮观;第二层的学习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修辞手法和分号用法的关注,聚焦到作者的表达及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闹林的欢乐”,则独具慧心,主要围绕“俱乐部”这一核心词做文章,抓住俱乐部的特点、灯光、舞台、主角、活动以及视觉听觉效果,与文章内容进行类比,学生轻轻松松就理解了作者表达的高超技巧。
再如,《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的教学,他尝试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把《莫高窟》《秦兵马俑》的文章开头与之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把握说明文独特而常见的介绍方法:开门见山,直接介绍地位和地理位置。除了让学生感知体会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之外,他还敏锐地捕捉到了课文最为典型的表达方法,使用“大多、许多、大部分、几乎、多用”等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的副词进行精确表达的语言特色。学生涵泳优游,受益良多。
每一次挑战,都是一种跨越;每一次改变,都是一种重铸;每一次革新,都是一种涅槃。而这一切,都在表明他正向着语文教学本真的深处漫溯。
“人总归要有新的荣耀,不是来自你出发的地方,而是你要前往的地方。” 带着梦想上路,永葆向上生长的姿态,不断寻找、优化、重组自身的成长基因,才会超越自己。路在前方,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青年路小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文体意识观照下学生言语智慧的发展———孟纪军的行走与思考(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