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关于德育教学论文的优质论文整理(共4篇)(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管理中的实践措施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有关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中提出: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续推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可见,将中国传统纳入小学德育教学是时代赋予的要求,更是小学德育培养有素质人才的社会价值。因此,教育界要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发展学生德育这一载体的作用。


  (一)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让传统文化渗透于各科教学中


  学生品德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储备,而这些知识主要来源于各科教学。各科教学是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间接德育的形式。各科教学本身便具有育人的责任,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能力,更是要学生在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品德水平有所提升。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科教学环节,教师结合课堂表现和相关内容,用相关的的优秀传统文化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有效的发挥课堂德育在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的作用,可以实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育人目标的双重效果。但是发挥各科教学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作用,要防止全面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趋势,即避免造成各科因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而忽视了各科教学的任务。如果所讲内容涉及不到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则该堂课教学可以不涉及,避免形式主义。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教师问答或设置特定情景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任课教师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德育中,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选取适当的方法。针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孩子,应采用讲故事和做游戏等吸引学生的方式,来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要巧用教学方法让学生知晓教师引用优秀传统文化所要说明的哲理,进而达到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传统文化在活动中开花


  由于传统文化极具时代特色,在现代环境的背景下容易引起学生的迷惑心理,因此学习传统的历史文化要放在一定的环境渲染下进行,教师要不断变化教学方式,适应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例如,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以及探访革命前辈活动的场所,让学生亲身体会历史的变迁。学校常常组织绘画、歌唱、书法等比赛等活动,使学生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特长才艺,一方面能增加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深入了解。除此之外,学校每周有一个师生共同期待的时刻,那就是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除了常规庄严的升旗仪式外专门设置了优秀传统的展示环节,其内容都是学生美言美行优良习惯的传播和中华诗词歌赋的展演,每周一个班,每班一个主题。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特长有了一个充分展示的平台,班级的特色在这儿也得到大家的关注。通过些活动,学生了解了传统节假日的来源和传统习俗以及相关活动的信息;学会了更多传统文化知识,学生的爱国意识也潜移默化地得以提升。


  总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通过在小学生的德育管理中渗透传统文化,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共同努力,并在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其落实。


  第4篇:德育教学的实效性难题及其解决策略


  朱思达(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昆明,650500)


  摘要德育教学的实效性难题一方面表现为形式无效,另一方面表现为内容无效。我国现阶段德育教而无效的原因一方面是“不及”,另一方面是“过度”。针对德育教学的实效性难题应坚持以下原则:以生活时间为经,以成长体验为纬;指向实践智慧,引领道德成长;与法治教育结合,建立法治精神。当然,若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还须教师充分把握德育教学内容(主要为教材)的理念,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并总结反思德育教学得失,走向教学智慧,最终引领学生的道德成长。


  关键词德育教学实效性生活实践


  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关系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过去数十年来的德育教学情况来看,其实效性普遍不尽如人意,以致德育教学的实效性难题成为德育理论界一个“历久弥新”的重大问题。具而言之,我们在德育教学实践中,必须要认清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我们的德育教学实践面临何种实效性难题?这种难题的根源是什么?应如何克服德育教学实践中的实效性难题?有鉴于此,本研究从德育教学实效性难题的厘清入手,探寻其产生的根源。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实效性难题的策略,并为德育教师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


  一、德育教学实效性难题的表征


  历来对德育教学实效性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关于何为德育教学实效的界定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尽管这些论文对德育实效的理解和界定不尽一致,所提的对策也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识,即我国学校德育实效性低。”[1]如果德育教学实效较低是共识,那么如何具体界定和概括这一问题,将为探寻其原因和提出相应对策提供坚实的基础。我们认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难题在教学实践中最直接的表征就是教学效率低,针对这一难题,笔者从德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展开分析,力图清晰且深入地描绘德育教学的现状。


  1.德育教学的形式低效


  教学的形式是教学表现方式和内在结构,德育教学的形式则是德育教学的开展方式和其内在结构。德育教学形式绝非通常所批判的“形式主义”、“形式化”上无关紧要的、装点门面的东西,而是关系到德育教学的实效性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指出,“形式因”直接影响到一事物是否成其为该事物,换言之,形式是一事物“是其所是”的关键因素。因此,如果德育教学的形式是低效的,那么可以说它已经丧失了德育教学的本质,遑论其教学实效。


  综观我国德育教学的形式,我们发现,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它都是以一种有名无实的照本宣科的方式展开。中小学校普遍轻视德育这样一门不考试的“副科”,其任课教师常常由其他学科教师担任,设有德育学科专任教师的学校少之又少。而对于这样一门副科的教学,教师往往也是漫不经心,拿着教材照本宣科,敷衍了事。这样的德育教学形式与德育理应具备的教学形式判若云泥:德育教学的形式应当是丰富的、生动的、深刻的,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唤醒道德情感、激发道德意志、引领道德行动;而有名无实的照本宣科不足以发挥以上任何作用,其教学实效自是令人无可期待。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关于德育教学论文的优质论文整理(共4篇)(3)在线全文阅读。

关于德育教学论文的优质论文整理(共4篇)(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aoyu/122104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