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德育也就成为帮助学生塑造理想人格,并且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本文就整理了关于德育教学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对话教学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楼舒雯(浙江省义乌市江滨小学,浙江义乌)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德育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小学正处于启蒙教育阶段,也是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过程。德育教学影响学生的方方面面,学校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小学德育教师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使命,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具有优秀品德的学生。对话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德育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让小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身心健康教育。就对话教学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教学;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是新课改下形成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对话教学运用到小学德育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也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对话教学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以及信任关系的基础上,包括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还包括了师生之间对教材开展的交流等。小学教师逐渐开始把对话教学应用到小学德育教学中,从而加强教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平等尊重的原则下进行教学,最终实现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
一、对话教学的含义和概念
对话教学是一种新概念的教学模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受到广大小学教师的青睐。对话教学主要是以教师和学生平等尊重的条件作为基础,通过相互作用的方式进行语言和心理上的交流。这种方式可以让师生之间更加了解对方的思想和需求,在教学中互相帮助而共同进退,从而促进学生的德育素质不断提高和发展。在教学阶段,教师作为学生的主导者,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尊重显得尤为重要,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同时,对话教学是一种交流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质,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二、对话教学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需要学会尊重和倾听
小学生社会能力尚浅,很容易因某些小事而引起不良的心理变化,所以教师更加需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倾听学生内心的世界和思想,做到尊重学生,从而让他们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让学生懂得尊重和倾听,也是德育教学的一种延伸,让德育教学深入学生的内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教师应该放下师者尊严的脸面架子,以平等尊重的态度让学生敞开心扉,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共同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倾听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的前提条件,倾听才能知道学生的需求。在倾听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带着笑容去听,其实表情也同样会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了解学生的需求之后,教师适当进行指导,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惑,同时也教育学生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例如,在教学《关爱爷爷奶奶》的时候,教师可以随机抽取一位学生进行朗读,其余学生进行倾听。如朗读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或者受到其他同学干扰,教师这时候可以进行指导和纠正,让学生学会尊重和倾听,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激发学生的对话教学兴趣
小学德育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懂得一些基本的道理,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花些时间和精力去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生活化的对话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表达出来。德育教学更加注重对生活的体验和领悟反思,从而让学生的德育素质在体验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深化。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教学设计不对劲的时候,应该及时进行调整。例如,小学生思想尚未成熟,有些学生对于榜样和偶像两个定义有些混淆,有些学生出现盲目崇拜的现象,小学德育教师可以给予正确指导,让学生对榜样和偶像更好地理解和定义划分。教师引出这样一个话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继而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何正确认识榜样和偶像。
3.科学合理地设计对话教学
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学生和书本教材这三个重要因素,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科学合理地设计不同的对话类型。(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主要是用对话的形式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呈现”“反馈”给学生,并引导他们积极面对,通过对话交流实现了彼此的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对德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主要是围绕一个话题或主题进行讨论交流,是学生之间的思想互动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关系。常见的方式有角色扮演、讲述故事、辩论赛等等。学生之间的对话打破了传统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从而形成了多向互动交流,丰富了德育教学的教学色彩和教学内容。
总的来说,对话教学倡导平等尊重、互相沟通、互相帮助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导地位进行全方位教学。对话教学走进小学德育教学课堂,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地位,通过多元化的对话,让学生的思想和看法得以表达和释放,既提高了学生自身的文化知识和德育素质,也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塑造综合性人才。
第2篇:以积极心理学助力中职德育教学
黄玮玮(河南工业技师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目前我国心理学领域当中的一个热门分支学科,也符合当代教育的特点,讲究利用积极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中职德育教学中逐渐融入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让德育教学效果更佳,学生也更好的接纳、理解自己,用积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教育;德育教学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最早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提出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步成为了心理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比较热门的分支学科,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通过分析人心理中积极的一面,来引导人们用积极的眼光来看待自身和身边的人与事,形成好的品质和性格,从而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始终用积极的心态来应对,而这对于三观尚未确立,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德育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助力论文(共3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