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桑娜想:________想到这儿,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学生“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更深一步“教”:大家写得非常细致,那作家是不是不会像大家一样写呢?
教师的“教”会帮学生领悟到:因为桑娜当时什么都没想,她觉得必须这样做,这就是一个把善良深深刻入灵魂的穷人。
这样的“教”和“学”,能够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步推进。
(三)“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确定核心的学习内容后,在以课文为背景的教学实施中要对学习内容进行聚焦、放大、迁移、生成,需要放慢教学的节奏,细化学习的过程,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依据学习的规律,让学生对核心内容经历“感知——深化——迁移”的学习过程。
如教学《花的勇气》一课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文本特点确定的核心目标:通过比较、朗读,体会作者见到花时的感受,领会“词句传感情”的表达方法,尝试运用这种方法练写“遗憾”时的情景。我们呈现了这样的学习过程:
还有上文提到的《穷人》的例子,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学习任务单抓重点词揣摩桑娜内心的矛盾,然后发挥想象写桑娜的内心世界,深入感受人物内心的忐忑不安,这样的组织就是将学习的过程展开来,学生在此过程中初步领会到托尔斯泰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技巧;继而让学生拿自己的细致描写跟课文比较,学生能更深地体会到作者表达的精妙,这是表达方法的感悟。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学习活动中既有理解的过程,也有方法习得的过程,两者毫无痕迹地交融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的语文活动中,这三点、六个方面应该是交织在一起同步进行的,唯有如此,学习任务单在课堂中的运用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
[3]章伟央.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因素及方法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4).
[4]施良方,崔允淳.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孙连春,李臣之.浅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运行机制[J].课程·教材·教法,1999,(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浅议学习任务单设计和运用的“四点三统一”(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