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比较异同,书写生字
(一)观察字形,比较异同。出示:“雨”和“们”,比较结构、横折钩笔画的宽窄和关键笔画的位置。
(二)教师范写,学生试写。
(三)展示书写,指出优劣。教师用投影把学生的现场作业展示给大家看,引导学生观察和评价笔画的宽窄、位置的高低等,并进行书写修正。
【教学点评】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这一教学设计的最后环节,较好地落实了课标每天10分钟随堂练习的要求。另外,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比较两字关键笔画的宽窄和位置的异同,既整合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辨能力。
【总评】
《青蛙写诗》是部编本语文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儿童诗。本教学设计围绕“语用”这一核心学科素养理念进行,紧紧抓住儿童诗的文体特征和低年级识字这一重点,采用聚焦标点、首尾呼应、分步识字的方式设计教学流程,本设计目标定位准确、学习主线清晰、教学层次分明、教学方式直观形象,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识字、标点、朗读这些“语用”点的习练设计,巧妙地融合在情境创设之中,做到情、学、练、用四者相结合,使一年级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学有所获。本教学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境导“趣”,即学即练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教材要求会认字300个,会写字100个。识字教学是一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一年级上册教学的难点之一,更是语文学科“语用”点的重要落实项目。对于刚从“玩童”到“学童”转换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如何创设有趣的情境,引领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会常用偏旁部首、会读会认高频字词、正确书写生字等,显得尤其重要。本设计的识字教学贯穿了整堂课的是始终,注重在语境中识字,采用字串拓展、古字探源、比较探究等方式,引领学生趣味识字、科学识字、系统识字,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雨声中感受“点”,拓展新部首。在“点”的教学中,华老师采用了静听大自然雨声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淅沥沥/沙啦啦的雨声犹如一曲直抵心灵的美妙音乐。这样动听而让人陶醉的,到底是什么声音呢?在如此唯美的情境里,自然而然地引出“点”的教学。在教学中,儿化音的进一步强化、新部首“四点底”的识认以及热、蒸、烈、熊等与“火”有关的带有四点底字的拓展学习,还有“点”的引申义“点心、点火、点头、点名”等新朋友的识认,均采用图文结合和以一带串的方式让学生学得妙趣横生。最后再回归文本,引领学生美美地读出雨点的动听美妙。至此,学生对“点”以及“四点底”汉字系统的科学识认就在雨点的美妙声音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
(二)图片中识认“串”,习练数量词。如果说“点”的教学是伴着音乐声进行的,那么“串”的教学则采用“探源古字”和“联系生活”的方法识认。教师通过“生活中,你见到过的哪些东西也是一串一串的?”和“为什么说水珠是一串串的?”两大问题的指向,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看图片和数一数水珠、省略号的数量等方式,引领学生对“串”的本义进行理解。最后再通过“一串”这一数量词与具体事物的搭配填写练习,把“串”和数量词的教学落到了实处。
(三)对比中关注“?”,书写新字形。一直以来,很多教师对学生字形的书写指导,宽泛者、平移者有之,面面俱到、不着边际者也为数不少,在字与字之间寻求相似点的更是少之又少。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写字教学又是随文编写的,因此写字的系统性相对来说比较缺乏。如何在现有教材汉字书写体例中,寻找字与字之间的联系,在比较异同中,发现字形结构、笔画长短和位置高低,是非常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本设计中的“雨”和“们”两字的教学就采用在对比中关注“?”书写的异同这一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把握同一笔画在不同字中的不同写法,让学生既学习了新字形的书写,又发展了观察和思考力,可谓一举多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在语境中识认在比较中提升——《青蛙写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评(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