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学考试学前教育本科段课程 儿童发展心理学 重点章节整理
60有选择的社会行微笑:随着婴儿处理刺激内容能力的增加,他能够认出熟悉的脸和其他的东西。开始能
对不同的个体作出不同的反应,婴儿对熟悉的人无拘无束的微笑,而对陌生人则带有警惕的注意。
61社会性参照:当婴儿环境不确定时参照照料者的表情再作出反应的现象 62社会认知是指对人类和人类事物的知觉、思维和推理。
63视觉悬崖:视崖是人的立体视觉发展的一个体现。人类在婴儿的时候,就已经发展出深度知觉的能力。
吉布森和沃克发明了视觉悬崖。试验者设计了一个台子,左右半边有高度的落差,在台子上铺一层透明的
玻璃,让婴儿在上面爬行,婴儿爬到中间时,即使他手摸到前方的透明玻璃,仍然不敢再向前爬过去,研
究者发现他们的心跳速率减慢,证明人类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对深度有了警觉心,这种能力具有帮助物种生
存的作用
64系统脱敏法是指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渐地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害怕的刺
激物强度,让患者逐渐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
65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论、行动、思想或意图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
66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
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的。
67美感是人们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后所得到的一种愉悦的体验。
68伊底: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的组成之一。也称本我,是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由
先天本能、基本欲望构成,如饥、渴、性、肉体是它的能量来源。自我:有意识的、理智的,它遵循“现
实原则”行动。超我:代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代表着一个力求完善的维护者。
69体貌指的是面部特征、身高体重和身体的比例。
70社会化是个体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知识、行为习惯和价值体系的过程。
71自我意识是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
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
72里必多:性本能表现为“一种力量”,正是借助这个力量,性本能才得以完成。这种力量或能力称为力
比多。
73性别同一: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
74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及怎样努
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串感觉。
75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
上期望的总称。
76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77儿童的道德认知主要是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78他律道德是根据外在的道德法则所做的判断。儿童只注意行为的外部结果,不考虑行为的动机,他们的
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成人的命令或规定,这是一种受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79自律道德:儿童的道德判断已能从主观动机出发,用平等或不平等、公道或不公道等新的标准来判断是
非,这是一种为儿童自身已具有的主观价值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因而成为有自律水平的道德判断。
78替代强化:在观察学习过程中他人行为受到的强化起到的作用类似于儿童行为直接受到强化,因此将它
称为替代性强化。
79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
80运算是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有几层意思起意是指一种内化了的动作,即能在头脑中进行的
思维活动,其二是一种可你的动作,它既能朝一个方向进行,又能向相反方向运转;其三运算具有守恒性
其四具有系统性。
81双向性原则 :儿童会主动选择与自己的先天倾向相吻合的环境。儿童与环境之间存在的这种相互影响
的关系称作“双向性原则”。
82心理年龄特征:研究者将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共同具有的使他们与其他年龄儿童区别开来的心理发展的本
质特征称做心理年龄特征。
83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儿童发展心理学 重点章节整理(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