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儿童发展心理学 重点章节整理(1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12-1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江苏省自学考试学前教育本科段课程 儿童发展心理学 重点章节整理

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②心理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认为,游戏能

帮助儿童发展自我力量。③学习理论。桑代克认为游戏是一种习得行为,游戏遵循“效果律”。

94游戏的种类.1、按照游戏进行的目的性分类①创造性游戏。②建筑性游戏;③教学游戏;④活动性游戏。

2、按智力发展水平分类。①感官接受新奇的、愉快的刺激引起的游戏。②简单动作模仿的游戏。③象征

性游戏,④创造性游戏。3、按社会化程度分类。①无所用心的行为。②旁观者行为。③单独一人的游戏。

④平行游戏。⑤联合游戏。⑥合作性游戏。

95游戏的作用。①游戏和认知的发展;②游戏和社会能力;③游戏与情绪;④游戏与个性。

96道德认知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以及道德信念形成三个方面。

97道德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禁止做社会规定不允许做的事;二是去做社会规定应该做的事。

98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研究方法(1)研究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意识和执行的发展情况。

(2)研究儿童有关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道德判断由效果论转向动机

论。(3)关于儿童公正观念的研究。2、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3、道德判断转化的因素。低年龄儿童

的道德不成熟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是认识上的局限,即自我中心(把别人看成和自己一样)和实在论

(把主观经验同客观实在混同,如把梦境看成是现实存在的事物);二是对权威的服从。儿童服从成人指

示,视规则为神圣不变的东西。儿童要获得道德认识上的发展必须摆脱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理解到别人有

着与自己不同的想法,从而发展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自我概念。

99皮亚杰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①前道德判断阶段(1.5—7岁):a. 集中于自我时期 b. 集中于客体

永久性时期 ;②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到10岁):a.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这

些规则是由人们自己创造的 b.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或者是好的,否则便是坏的,还以

为别人也这么看c.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d儿童把惩罚看做是天意,赞

成严厉的惩罚.e.单方面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③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

主义阶段(9到11岁以后):a.认为规则或法则是经过协商制定的,可以怀疑,可以改变;b.判断行为时,

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冬季c.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能较高的评价自己的观点

和能力,并能较现实地判断别人d.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

e.惩罚较温和、贴切,带有补偿性,以帮助错误者认识和改正。

100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2、柯尔伯格道德认识发

展的阶段。3、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的推移与道德教育4、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批评。

101柯尔伯格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平:儿

童基本上按行动的结果判断是非。(阶段1)服从和惩罚;(阶段2)相对论的快乐主义;习俗水平:(阶段

3)好孩子定向;(阶段4)维护社会制度与权威的道德;后习俗或原则性水平:(阶段5)民主的承认法律;

(阶段6)普遍的原则。

102柯尔伯格促进道德发展的研究方法:认知冲突法。认知冲突法有两程序:1教育课程的焦点集中在由

教师和学生进行的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上;2引起两个相邻发展阶段学生的讨论。他还十分重视角色扮演

的作用。

103.柯尔伯格对如何进行道德教育提出的建议。1了解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水平;2提供通常稍高于儿童已

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思维模式,使之与现有的水平加以比较,引起冲突;3帮助体会冲突,使他意识到采用

下一阶段的判断更为合理;4培养儿童对各种问题进行道德方面判断及提出问题的能力;5把即将继起的

道德阶段作为道德教育的目标。

104简评柯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①关于道德阶段的普遍性问题。②关于学前儿童的道德判断。③

关于道德阶段的真实性问题。批评柯尔伯格道德理论发展阶段 真实性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他的实验依

据不足,因为他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方法是横向法。

10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个体的行动或行为、周围环境以及个体的认知、

动机及其他因素。这三者互相决定、共同起作用。2、替代强化。3、观察和模仿。

106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模仿范型获得的。

107攻击性行为与四个因素有关。①受挫驱力的强弱;②受挫内驱力的范围;③以前遭受挫折的频率;④

随着侵犯反应可能遭受惩罚的程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儿童发展心理学 重点章节整理(12)在线全文阅读。

儿童发展心理学 重点章节整理(1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16847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