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儿童发展心理学 重点章节整理(11)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12-1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江苏省自学考试学前教育本科段课程 儿童发展心理学 重点章节整理

83双性化与无性教育。双性化个体比性别类型化个体更健康,更具适应性。双性化人格模式也许能最大限

度地发挥个体的潜能。

84依恋发展过程:①第一阶段(出生到3个月),对人无差别反应的阶段;②第二阶段(3到6个月),对

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③第三阶段(6个月——3岁),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

85依恋类型。A类型:回避的。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B类型:安全的。母亲在时玩,不在时苦

恼。C类型:反抗的。逢母亲要离开时,极度反抗。

86形成依恋类型的原因。母亲喂养婴儿的模式对以后婴儿形成的依恋类型有一定的预见性。对婴儿的食物

需要显示高度敏感性的母亲,其婴儿都属于B类型(安全的)依恋。要使儿童获得安全的依恋,母亲或别

的照顾者在抚养婴儿时,有两点十分重要:(1)对于婴儿发出的各种信息能敏感地及时作出反应,即所谓

的敏感性和同步性;(2)与婴儿相互作用时,尤其在指导儿童时,充满热情、鼓励和温和。依恋的发展是

个双向过程,既有婴儿对父母的依恋,也有父母对婴儿的依恋。

87母亲的教养行为:①反应性——对婴儿的哭、叫唤、语言等的反应比例;②积极的情绪表达——充满感

情的接触,加上微笑、表扬、说话等;③社会性的刺激——母亲接近婴儿、对婴儿微笑、谈话或模仿婴儿

的频率。

88依恋的理论.1、习得性理论。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贝认为依恋是一套本能反应的结果。2、心理分析理

论。婴儿在能够满足其生物学上需要的对象保持接触时投入具有性特征的能量“里必多”的重要性。心理

分析理论十分强调喂食方式、大小便训练的方式和时间对依恋发展的影响。3、社会学习理论。依恋是一

组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无论是心理分析理论,还是社会学习理论,都强调婴儿的依恋行为是由母亲的喂

食引起的。现在,社会学习理论已不再专门强调喂食的重要性,认为照顾者与婴儿接触时为婴儿提供触觉

的、视觉的、听觉的刺激已成为婴儿最重要的、最可信赖的刺激。与此同时,照顾者便成了依恋的对象。

学习理论者与习性论者一样,认为依恋是母子相互作用的双向过程。4、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推测,婴儿

的依恋必须具有某些认知能力。到母亲为止,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完满地解释依恋的产生。

89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①对照料者的依恋为婴儿提供了情绪安全的基地,也为日后父母教育儿童

打下了基础。②依恋的强烈程度不能决定儿童发展的方向。③儿童与照料者父母依恋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随着家庭内部关系的变化而变化。④儿童个性是儿童经验的历史与现实活动统一的产物,它既是发展

过程中的一个连续体,又具有相对的可塑性。

90同伴的作用。①同伴是强化物。②同伴是范型。③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④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

⑤同伴是社会化动因。

91同伴关系的发展.1、婴幼儿的早期交往。头六个月的婴儿就能互相接触、互相注视。第二年的儿童一对

一地放在一起比把许多儿童放在一个大房间里一起活动更有利于社交。2、学龄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

92赛尔曼将儿童的友谊发展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3~7岁),同伴就是朋友,一起玩就是友谊。第二

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顺从自己的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

助阶段。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第五阶段(12岁)开始,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择

友严密,建立的友谊能保持很长时间。

93社会交往技能的学习.1、观点(或角色)的采择。2、交往技能的训练。三种:(1)可供选择的方法。

(2)预料活动结果。(3)理解原因和结果。认知技能训练有利于儿童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能力的提高,

而且对提高自信、适度表达情绪、抑制极端冲动有用。3、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

为,还有助于利他行为的实践。

91塞尔曼的角色采择:①自我中心的观点;②社会信息的角色采择;③自我反省;④相互角色采择;⑤社

会和传统体系的角色采择。

92儿童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游戏、学习和劳动。

93游戏的理论.霍尔(Hall)的“种族复演说”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

重演,不同年龄的儿童以不同形式重演祖先的本能活动。席勒-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把游戏看作是儿童借

以发泄体内过剩精力的一种方式。彪勒的“机能快乐说”强调儿童在游戏中可以使肌体不受外界的任何约

束,从中获得快乐。格罗斯的“生活准备说”把游戏看作儿童对未来生活无意识的准备。主要的游戏理论

有以下几种:①认知动力说。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新的复杂的客体和事件的一种方法,是巩固和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儿童发展心理学 重点章节整理(11)在线全文阅读。

儿童发展心理学 重点章节整理(1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16847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