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学考试学前教育本科段课程 儿童发展心理学 重点章节整理
108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一、良心与道
德的内化。二、移情作用。三、羞愧感。
109移情包括两个认知成分跟一个感情成分。认知成分有①辨认和称呼别人的情感状态;②采取别人的观
点。感情成分即是能引起相应的情绪。
110 自我控制水平的测量方法。注意力集中与分散的测验、图形配对测验、迷津测验、抵制诱惑和延缓满
足测验等。
111提高自我控制水平的训练方法。有意转移注意力、自我暗示、自我监督、积极鼓励、榜样和对工作难
度的准备性。 案例分析:
1、试验名称:视崖实验。设计者:吉布森和瓦尔克。设计意图:为了了解儿童对深度知觉时先天具有的,
还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婴儿很早就有了深度知觉,但是还不能由此断定深度知觉是
先天的。
2、机械蜗牛实验。设计者:皮亚杰 。实验目的:了解儿童的时间知觉。结论:儿童感知时间有极大的困
难。4.5-5岁儿童还不能把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区分开来,5-6.5岁的儿童把时间次序和空间次序分开,但
仍不完全,7-8.5岁儿童才能把时间和空间关系分别开来。
3、 三山实验:设计者是皮亚杰。结论:直觉思维阶段儿童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自我中心。
4、 幼儿园中班孩子告状。2、3岁的儿童已经产生了简单的道德感,进入幼儿园后,随着各种行为规则的
掌握,道德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中班幼儿渐渐地在形象水平上懂得了一些道理,开始把自己活别人的言
行与一定的规则和行为体现的榜样向比较,产生相应的道德体验。
5、儿童破坏玩具。幼儿理智感的特点之一就是破坏行为。 儿童的破坏行为求知欲的一种表现形式。日
常生活中许多在成人眼里是十分平凡的事情和东西,在儿童看来却感到新奇,所以他们要问,要动手拆,
这完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作为家长和教师必须珍惜儿童的这种探究热情,并创造条件解放儿童的双手,
让他们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
6、金属母猴实验。设计者是哈洛。三个实验各说明了:身体接触舒适比食物对依恋的形成起着更重要的
作用。儿童早期没有形成正常的依恋,对后期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母爱剥夺造成的影响并不是完全不
可逆的,只要条件适宜,异常的形位模式仍有可能逐渐恢复。
7、对偶故事。设计者是皮亚杰。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这一过失行为的道德判断:5岁以下的儿童没法做
比较,6岁以上的儿童能做出回答。6-7岁儿童说A更坏些,他打破了15只杯子,他们根据杯子打破的数
量做出道德上的判断,也就是根据主人公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的后果,即行为的客观责任去做出判断。10
岁以上儿童说B更坏些,这时儿童已注意行为的动机和意图,即从行为的主观责任去作判断。
8、儿童说谎反应的例子。设计者是皮亚杰。低龄儿童说甲更坏些,谈么根据儿童说话跟客观真实性相差
的程度大小评定谎言的严重性,而不是看有意欺骗的程度。年龄大些的儿童认为乙庚坏些,儿童的道德判
断已从效果论转向动机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儿童发展心理学 重点章节整理(1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