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 《木笛》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单位:石楼中心校 姓名:王宁宁
2011.5
五年级语文 《木笛》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感悟他用“笛声”在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
2、做好课前准备,多方面收集资料,适时在课中使用资料。 3、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倾情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历练语言。
4、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结合资料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整体入手,导入课文。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复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 精度感悟。 1、 2、 3、 4、 5、 6、
课文到底是用怎样的语句来描写朱丹演奏的那一曲木笛声的呢? 能不能用文中的四字词语来形容他的笛声?(悲凉凄切、脉管滴血、翩然指导朗读,想象笛声。
听着这样的笛声,你有什么话想问问朱丹? 引出:南京大屠杀
过渡:孩子们,这是国耻啊,七十多年前的那一幕幕仿佛又浮现在我们的
回旋、如泣如诉)
A、 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B、师适当补充资料,增强学生的感受。 面前,日本帝国主义任意践踏我们中国人的生命。朱丹想到今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悲
痛之日,他又怎么能演奏出欢快的乐曲呢?
7、 8、
引入拒绝演奏:“看过卡片??私语起来。”
朗读大师和朱丹之间的对话:你怎样理解朱丹的做法,你感受到了什么?
问:只是一个什么句子?用什么来比喻什么?这个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角色转换:(如果你是朱丹)
问:朱丹,此时此刻,你就不为你的前途但用吗?
你经过了初试、复试,今天终于到了终试,你就这么放弃了吗? 方法总结:你是通过什么把朱丹的内心世界了解得这么深刻的? 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对于了解一个人的情感的重要性。 9、 仅仅是朱丹一个人在哀痛吗?还有谁? 读“临近石碑??红烛般的泪。”
自学欣赏这个自然段,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总结方法:批注的作用
10、此时此刻,朱丹最想做的是什么?
欣赏木笛声,配乐朗读“笛声凄凉悲切”一部分。
11、小练笔:笛声在向人倾诉,他在倾诉什么?用你手中的笔写下你听到的倾诉声。 交流汇报,升华情感。
12、朱丹没有在大师的面前屈服,这使我们想起了一种花——?(梅花) 引出衣着描写的铺垫作用。
13、这个故事远远没有结束,朱丹的笛声还有一个人听到了,他是——大师。大师为什么破格录取的朱丹?
引出朱丹的爱国情怀及高超的演奏水平。
三、 总结
1、 2、
根据板书总结。
以王久辛在纪念南京大屠杀69周年所做的长诗《致大海》的片断结束。
学用教育丛书体会
利用 “三字歌”,提高阅读教学时效性
——《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做小主人》
作者姓名:王宁宁区 县:房山区单位名称:石楼中心校单位电话:
8930065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五年级语文《木笛》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