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四阶段 B、五阶段 C、六阶段 D、七阶段
9、 激励过程的复杂性集中表现在()的变化上: a A、动机 B、需求 C、需要 D、行为
10、 下列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 abde A、需要层次理论 B、E.R.G理论 C、目标设置理论 D、双因素理论 E、成就需要理论
11、 曹雪芹虽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 c A、自尊需要 B、情感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以上都不是
12、 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b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麦克利兰 D、波特
13、 下列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abcd A、公司的政策和行政管理 B、工作安全性 C、与上级的关系 D、地位
14、 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是相等的,这时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理论称为: c A、双因素理论 B、效用理论 C、公平理论 D、强化理论
15、 几乎所有的当代动机理论都承认员工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他们在需要、态度、个性及其他重要的个人变量上各不相同,所以管理人员在进行激励时要: c A、个别化奖励 B、弹性工作制 C、认清个体差异
D、进行人与工作的匹配
16、 ()是指当单位绩效超过预先确定的绩效目标时,企业的员工和管理人员接受一定比例奖金的激励计划: a
A、分红 B、绩效工资 C、知识工资 D、总奖金
17、 绩效工资一般又称为: b A、分红 B、奖励工资 C、知识工资 D、总奖金
18、 ()是给予员工部分企业的股权,允许他们分享改进的利润绩效: c A、知识工资 B、弹性工作制 C、员工持股计划 D、总奖金
19、 每位员工的需要不同,因此对某人有效的强化措施,并不一定适合于其他人。管理者应当充分了解员工的差异并对他们实施: a A、个别化奖励 B、弹性工作制 C、员工持股计划
D、进行人与工作的匹配 第六章
1、 网络化,虚拟化组织结构逐渐兴起的原因为: a A、信息技术的改变 B、全球化管理的需要 C、多元化文化和伦理问题 D、利益相关者的考虑
2、 开放群体具有哪些特征: ab A、经常更换成员 B、成员来去自由 C、成员比较稳定 D、等级关系较严明
3、 下列说法中哪些不是迈尔顿的观点: cd A、群体成员有经常的相互作用
B、相互作用的人把自己确定为群体的成员
C、群体存在的主要功能在于使群体成员团结一致以应付环境的威胁 D、一个群体的独特之处至少在于其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的规范
4、 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的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群体是: a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开放群体 D、封闭群体
5、 下面有关群体的命题中正确的是: abcd
A、群体是二人或二人以上的集合体
B、群体成员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 C、群体成员具有以统一方式采取行动以应付环境的能力或趋向 D、群体成员彼此之间有经常的频繁的相互作用
6、 霍曼斯认为,群体存在的唯一标准和群体的本质特征是: a A、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 B、群体成员的心理认同感 C、群体成员的团结一致
D、群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规范
7、 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的需要不包括: d A、安全需要 B、情感需要
C、尊重和认同需要 D、沟通的需要
8、 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完成任务。有许多工作必须通过协同努力才能完成。这体现了个体在群体中的: d A、安全需要 B、情感需要 C、沟通的需要
D、完成任务的需要 9、 情感需要表现在: a
A、群体可以满足个人的友谊和情感需要 B、群体可以激发个人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 C、群体可以激发个人的工作积极性
D、群体可以使成员之间面对面地经常接触,并且彼此相互了解
10、 群体给个人提供了称赞和认可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的重要性。这指的是: c A、安全需要 B、情感需要
C、尊重和认同需要 D、完成任务的需要
11、 群体活动的目的大致分为哪两类: ab A、完成任务
B、满足群体个人社会需要 C、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感
D、团结一致以应付环境的威胁
12、 塔克曼提出的群体发展五阶段理论不包括: b A、形成阶段 B、整合阶段 C、规范化阶段 D、中止阶段
13、 群体内开始产生冲突,成员们为权力和地位的分配而产生分歧是在群体发展的: b A、形成阶段 B、震荡阶段 C、规范化阶段
D、整合阶段
14、 发挥作为阶段指的是: abc
A、群体成员彼此相互依赖、能很好地相互合作,彼此能进行顺利的沟通 B、群体成员明确了解自己对群体应尽的职责和所起的作用
C、群体的主要精力从相互认识和了解进入到完成当前的工作任务上 D、群体发展了凝聚感,成员们互相产生好感 15、 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有: ac
A、所有的群体都须经过这固定的五个阶段 B、群体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C、群体总是沿袭这五个阶段朝前发展 D、群体也可能退回到早些阶段
16、 下列不属于规范化阶段的特点的是: d A、在此阶段群体发展了凝聚感
B、成员与群体获得认同,分享感受,交换信息 C、群体结构比较稳固,对正确行为达成了共识 D、出现较明朗的领导和在发展方向达成共识 17、 群体的外部环境包括: abcd A、组织外部的影响 B、整体战略 C、职权结构 D、组织规范
18、 在何种条件下,同质结构的群体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abc A、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 B、工作需要大家密切配合
C、一个工作群体成员从事连锁性的工作 D、工作需要有创造力
19、 群体成员的三种典型的角色表现为: abc A、自我中心角色 B、任务中心角色 C、维护角色 D、控制角色
20、 群体对个体施加压力的方式有: abcd A、理智讨论 B、怀柔政策 C、铁腕政策 D、开除政策
21、 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工作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大大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作: b A、社会助长作用 B、社会抑制作用 C、观众效应
D、共同活动效应
22、 影响群体绩效的因素包括: abc A、群体的潜在绩效
B、群体互动的收益群体 C、互动的损失群体成员 D、共同的规范
23、 群体中的个体在单独工作情况下的绩效,构成了群体的: a A、潜在绩效 B、个体绩效 C、群体绩效 D、个体产出
24、 观众效应是指: c
A、在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工作效率会有明显地提高 B、当一个人工作时,其他人也在一旁作同样的工作
C、当一个人工作时,有一个或若干旁观者在一旁观察他的行为 D、当一个人工作时,别人在场作同样的工作,工作效率会降低 25、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bc
A、作业比较简单,而且人们能熟练地完成作业,当有别人在场观察时会发生社会助长作用
B、作业比较复杂,而且人们还没有掌握完成作业的熟练技巧,则往往发生社会抑制作用 C、无论是观众效应还是共同活动效应,都可能有时表现为社会助长作用,有时表现为社会抑制作用
D、无论是观众效应还是共同活动效应,都不会表现为社会助长作用或社会抑制作用 第七章
1、 下列对沟通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c A、沟通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参加
B、信息传递给对方就算是沟通的实现,理解与否并不重要 C、语言和文字是沟通的常用手段,但不是全部 D、对于独立工作和生活的人而言,沟通并不重要 2、 沟通的必备条件包括: abc A、主体 B、客体 C、媒介 D、机会
3、 信息沟通发生在: abcd A、人与人之间 B、组织与组织之间 C、群体与群体之间 D、个人与群体之间
4、 沟通的主体可以是: abc A、个人 B、群体 C、组织
D、无生命事物
5、 沟通必须包括: d A、信息产生与传递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东财1309《组织行为学》随机作业答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