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翻译】孔子说:“不成,不成!君子人最遗憾的就是死后没有留下好声名。我的救世理想已经无法达成了,我要用什么来贡献社会留名后世呢?”于是根据鲁国的史书作了《春秋》一书: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前后一共包括了十二位国君。以鲁国为记述的中心,尊封周王为正统,参酌了殷朝的旧制,推而上承三代的法统。文辞精简而旨意深广。所以吴、楚君自称为王的,《春秋》就依据当初周王册封时的等级,降称他们为“子”爵;晋文公召集的践土会盟(事在鲁僖公二十八年),实际上是周襄王应召前去与会的,《春秋》以为这事不合法统而避开它,改写成:“周天子巡狩到了河阳。”推展这类的事例原则,作为衡断当时人行事违背礼法与否的标准。这种贬抑责备的大义,后代如有英明的君王加以倡导推广,使《春秋》的义法得以通行天下,那窃位盗名为非作歹的人,就会有所警惕惧怕了。
【原文】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於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後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白话翻译】孔子过去任官审案时,文辞上如有需要与人共同商量斟酌的,他是不肯擅作决断的。到他写《春秋》时就不同了,认为该记录的就振笔直录,该删削的就断然删削,就连子夏这些长于文学的弟子,一句话都参酌不上。弟子们接受了《春秋》之后,孔子说:“后世的人知道我是在圣王之道的,只有靠这部《春秋》;而怪罪我以布衣借褒贬来行王者赏罚的,也是因为这部《春秋》了。”
【原文】明岁,子路死於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於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於东阶,周人於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後七日卒。
【白话翻译】第二年,子路死在卫国。孔子病势沉重,子贡前来谒见,孔子正拄着手杖在门口慢步排遣,一见就说:“赐啊!你怎么来得这么迟呢?”孔子随即叹了一声,口里哼道:“泰山就这样崩坏了吗?梁柱就这样摧折了吗?哲人就这样凋谢了吗?”哼完不禁淌了眼泪。稍后对子贡说:“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世人都不能遵循我的平治理想。夏人死了停棺在东阶,周人是在西阶,殷人则在两柱之间。昨天夜里我梦见自己坐定在两柱之间,我原本就是殷人啊!”过了七天孔子就死了。
【原文】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白话翻译】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的己丑日。
【原文】哀公诔之曰:“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毋自律!”子贡曰:“君其不没於鲁乎!夫子之言曰:'礼失则昏,名失则愆。失志为昏,失所为愆。’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称'余一人’,非名也。”
【白话翻译】鲁哀公对他悼辞说:“老天爷不仁慈,不肯留下这一位老人,使他抛开了我,害我孤零零的在位,我是既忧思又伤痛。唉,真伤心啊!尼父,我不再自拘礼法了!”事后子贡批评道:“鲁公难道要不能终老于鲁国吗?老师的话说:'礼法丧失了就会昏乱,名分丧失了就有过愆。一个人丧失志气便是昏乱,失去所宜就是过愆。’人活着时不能用他,死了才来悼念他,这是不合礼的。诸侯自称'余一人’,是不合名分的。”
【原文】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赣庐於冢上,凡六年,然後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馀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於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後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馀年不绝。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後从政。
【白话翻译】孔子死后葬在鲁城北面的泗水边上。弟子们都为他服丧三年。三年的心丧服完,大家在道别离去时,都相对而哭,每人还是很哀痛,有的就又留下来。只有子贡在墓旁搭了房子住下,守墓一共守了六年才离开。弟子以及鲁国的其他人,相率到墓旁定居的有一百多家,因而管那个地方叫“孔里”。鲁国世代相传每年都定时到孔子墓前祭拜,而儒者们讲习礼仪,乡学结业考校的饮酒礼,以及鲁君祭祀时的比射仪式,也都在孔子墓场举行。孔子的墓地有一顷大。孔子故居的堂屋以及弟子所住的房室,后来就地改成庙,收藏了孔子生前的衣服、冠帽、琴、车子、书籍,直到汉朝,二百多年来都没有废弃。高皇帝刘邦路过鲁地,用了太牢之礼祭拜孔子。诸侯卿相一到任,常是先到庙里祭拜之后才正式就职视事。
【原文】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
【白话翻译】孔子生了鲤,字叫伯鱼。伯鱼享年五十岁,比孔子早死。
【原文】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於宋。子思作《中庸》。
【白话翻译】伯鱼生了伋,字子思,享年六十二岁。曾经受困于宋国。子思作了《中庸》。
【原文】子思生白,字子上,年四十七。子上生求,字子家,年四十五。子家生箕,字子京,年四十六。子京生穿,字子高,年五十一。子高生子慎,年五十七,尝为魏相。
【白话翻译】子思生了白,字叫子上,享年四十七岁。子上生了求,字叫子家,享年四十五岁。子家生了箕,字叫子京,享年四十六岁。子京生了穿,字叫子高,享年五十一岁。子高生了子慎,享年五十七岁,曾经做过魏国的相。
【原文】子慎生鲋,年五十七,为陈王涉博士,死於陈下。
【白话翻译】子慎生了鲋,鲋年五十七岁,做了首义抗秦的陈胜的博士,死在陈这个地方。
【原文】鲋弟子襄,年五十七。尝为孝惠皇帝博士,迁为长沙太守。长九尺六寸。
【白话翻译】鲋的弟弟子襄,享年五十七岁。做过汉孝惠皇帝的博士,后来改任长沙太守(按:当为长沙王太傅。钱大昕云:惠帝时,长沙为王国,不得有太守,《汉书》云太傅是也),身高九尺六寸。
【原文】子襄生忠,年五十七。忠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国。安国为今皇帝博士,至临淮太守,蚤卒。安国生卬,卬生驩。
【白话翻译】子襄生了忠,享年五十七岁。忠生了武,武生了延年和安国。安国做了当今孝武皇帝博士,又做到临淮郡太守,早年死了。安国生了卬,卬生了骥。
【原文】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適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白话翻译】太史公说:《诗》上有言道:“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虽然我达不到这个境地,但心中总是向往着他。我读了孔子的遗书,向往他的为人。到鲁去的时候,参观了仲尼的庙堂,以及他遗留下来的车、服、礼器,那些读书的学生,都还按时到孔子的旧家来演习礼仪。我一时由衷敬仰,徘徊留恋地不肯离去。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贤人也算得多了,活着时都很荣耀,到他一死就什么也没有了。孔子仅是一个平民,他的道统家世至今传了十几代,学者们都崇仰他。从天子王侯以下,凡是中国研讨六经道艺的人,都依着孔夫子的话来做最高的衡断标准,真可说是一位圣明到极点的人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与翻译(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