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白话翻译】孔子离开鲁国,一共经过了十四年的时间才又回到鲁国
【原文】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白话翻译】鲁哀公问孔子为政的道理,孔子回答说:“为政最重要的是选任好的臣子。”季康子也问孔子为政的道理,孔子说:“举用正直的人来矫治邪曲的人,这样就能使邪曲的人也变为正直的了。”季康子忧虑国内的盗贼多,孔子告诉他说:“如果你自己能够不贪欲,就是给予奖赏,人们也不会去偷窃。”然而鲁国终究不能任用孔子,而孔子也不求出来做官。
【原文】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足,则吾能徵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後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白话翻译】在孔子的时代,周朝王室已经衰微,而礼乐的制度教化也废弛了,《诗》《书》等典籍零散残缺。于是孔子探循三代以来的礼制遗规,厘定《书传》的篇次,上起唐尧、虞舜之间,下到秦穆公止,依照事类秩序加以编排。他说:“夏代的礼制,我还能讲述个大概来,只是夏的后代杞国已经不足取证了;殷代的礼制,我还能讲述个大概来,也只可惜殷的后代宋国已经不足取证了。要是杞、宋两国保有足够的文献的话,那我就能拿来印证了。”孔子考察了殷、夏以来礼制增损的情形后,说道:“以后就是经过百代,那变革的情形也是可以推知的。因承袭不移的是礼的精神本体,增损改变的是礼的文采仪节。周礼是参照了夏、殷两代而制订的,他的内容文采是那么样的盛美啊!我是遵行周礼的。”所以《书传》《礼记》是出于孔子的。
【原文】孔子语鲁大师:“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成。”“吾自卫反鲁,然後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白话翻译】孔子对鲁国的乐官长说:“音乐演奏的过程是可以知道的。刚开始的时候,要八音五声齐全配合,接着乐音慢慢放开之后,要清浊高下和协一致,又要宫商分明节奏清爽,更要首尾贯串声气不断,这样直到整首乐曲演奏完成。”又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之后,才把诗乐订正了,使《雅》诗、《颂》诗都能配入到原来应有的乐部。”
【原文】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於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白话翻译】古代留传下来的诗原有三千多篇,到了孔子,把重复的去掉,选取可以用于礼义教化的部分。所取诗篇,最早的是追述殷始祖契、周始祖后稷的诗,其次是歌颂殷、周两代盛世的诗,再次是讽刺周幽王、厉王政治缺失的诗,而一切都要以男女夫妇的家庭伦常为起点,所以说:《关睢》这一乐章是《国风》的第一篇;《鹿鸣》是《小雅》的第一篇;《文王》是《大雅》的第一篇;《清庙》是《颂诗》的第一篇。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把它入乐歌唱,以求合乎古代《韶乐》(虞舜乐)、《武乐》(武王乐)以及朝廷雅乐、庙堂颂乐的声情精神。先王礼乐教化的遗规,到此才稍复旧观而有可称述。王道完备了,六艺也齐全了。
【原文】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
【白话翻译】孔子晚年喜欢《易》学,他阐述了《彖辞》、《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他读《易》很勤,以致把编书简的皮绳都弄断了三次。还说过:“再让我多活几年,这样的话,我对《易》学的研究就可以文辞义理兼备充实了。”
【原文】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白话翻译】孔子用《诗》《书》《礼》《乐》做教材来教人,就学的门生大约有三千人,而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人。像颜浊邹一般很受到孔子教诲却没有正式入籍的学生,为数也很不少。
【原文】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齐,战,疾。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白话翻译】孔子教导学生有四个项目:《诗》《书》《礼》《乐》等典籍文献,生活上的身体力行,为人处事的忠诚尽心,待人接物的信实不欺。孔子戒绝常人的四种毛病:不揣测、不武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所特别谨慎的事是:祭祀前的斋戒、战争、疾病。很少轻易谈及的是利、命和仁。孔子教人,如果不是心求通而未通的,就不去启发他;举一方给他看而他不能触类旁通联想到其他三方,就不再对他反复费辞了。
【原文】其於乡党,恂恂似不能言者。其於宗庙朝廷,辩辩言,唯谨尔。朝,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白话翻译】孔子在自己的乡里,容貌恭敬温厚,好似不大会讲话的样子。他在宗庙祭祀和朝廷议政时,却言辞明晰通达,只不过态度还是恭谨小心罢了。在朝中与上大夫交谈,态度中正自然,与下大夫交谈,就显得和乐轻松了。
【原文】入公门,鞠躬如也;趋进,翼如也。君召使儐,色勃如也。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白话翻译】孔子进国君的宫门时,低头弯腰以示恭敬;然后急行而前,态度恭谨有礼。国君命他接待贵客,容色庄重认真。国君有命召见,不等车驾备好就尽快出发前往。
【原文】鱼馁,肉败,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白话翻译】鱼不新鲜,肉已变味,或切割不合规矩的都不吃。不适当的位子,不就座。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没有吃饱过的。
【原文】是日哭,则不歌。见齐衰、瞽者,虽童子必变。
【白话翻译】在这一天里哭过,就不唱歌。见到穿麻戴孝的人、瞎子,即使是个小孩子,必然改变面容表示同情。
【原文】“三人行,必得我师。”“德之不脩,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使人歌,善,则使复之,然后和之。
【白话翻译】孔子说:“只要是有心向学,即使在三个人同行之中,必有可做我老师的。”又说:“德行的不修明,学业的不讲求,听到正当的道理不能随之力行,对于不好的行为不能马上革除,这些是我所忧虑的。”孔子听人唱歌,要是唱得好,就请人再唱,然后自己跟着唱起来。
【原文】 子不语:怪,力,乱,神。
【白话翻译】孔子不谈论关于怪异、暴力、悖乱以及鬼神的一些事情。
【原文】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蔑由也已。”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曰:“我何执?执御乎?执射乎?我执御矣。”牢曰:“子云:'不试,故艺。’”
【白话翻译】子贡说:“老师所传授《诗》、《书》、《礼》、《乐》等方面的文辞知识,我们还得以知道;至于老师有关性命天道的深微见解我们就不得知道了。”颜渊赞叹地说:“老师的道术,我越仰慕它久了,越觉得崇高无比!越是钻研探究,越觉得它坚实深厚!看着它是在前面,忽然间却又在后面了。老师有条理有步骤地善于诱导人,用典籍文章来丰富我的知识,用礼仪道德来规范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即使是用尽了我所有的才力,而老师的道术却依然高高的立在我的面前。虽然尽想追随上去,但是却无从追得上!”达巷党的人说:“孔子真是伟大啊!他博学道艺,却不专一名家。”孔子听了这话说道:“我要专于什么呢?专着驾车,还是专着射箭?我看是专着驾车罢!”琴牢说:“老师说过:'我没能为世所用,所以才学会了这许多艺能。’”
【原文】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鉏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子贡曰:“何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白话翻译】鲁哀公十四年的春天,哀公在大野(按:今山东巨野县北)地方狩猎。叔孙氏的车夫鉏商猎获了一只少见的野兽,他们认为是不吉利的事,孔子看了说:“这是一只麒麟。”于是他们就把它运了回去。孔子说:“黄河上再不见神龙负图出现,洛水中也不见背上有文字的灵龟浮出。圣王不再,我想行道救世,怕是没有希望了罢!”颜渊死了,孔子伤痛地说:“是老天要亡我了吧!”等他见了在曲阜西边猎获的麒麟,说道:“我行道的希望是完了!”孔子很感慨地说:“没有人能了解我了!”子贡说:“怎么没有人能了解老师呢?”孔子说:“我不抱怨天,也不怪罪人;只顾从切近的人事上学起,再日求精进而上达天理,能知道我的,只有上天了吧!”
【原文】“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行中清,废中权。”“我则异於是,无可无不可。”
【白话翻译】孔子说:“不使自己的志气受到屈降,不使自己的身体受到玷辱,只有伯夷、叔齐两人了吧!”评论柳下惠、少连:“志气降屈了,身子也玷辱了。”评论虞仲、夷逸:“隐居在野,不言世务,行事合乎清高纯洁,自废免祸也权衡得宜。”又说:“我就跟他们的做法不一样。我不偏执一端,一切依情理行事,所以没有绝对的可以,也没有绝对的不可以。”
【原文】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於後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於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後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与翻译(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