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使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获得成功的乐趣;能积极参与数学练习,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追求正确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揭示课题。
我们这学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还有加减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练习这些内容。(板书课题) 2.练习计算
(1)出示85-27-39 45+29-36
学生计算并指名板演,然后检查计算过程和得数。 说明:如果两步都要用竖式笔算,竖式连着写要简便一些。 (2)思考练习二第1题
要求:请小朋友看第1题里三小题,每一步都要用竖式吗?每题哪里可以不用竖式?
学生交流哪些可以不用竖式笔算,为什么这些可以不列竖式算。
指出: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里,如果遇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就可以补用竖式笔算,直接可算得数。 (3)做练习二第2题
让学生观察前两小题(出示题目),说说每小题要怎样算,明确分别是:每次加9,连加5个9;每次减7,连减5个7。要求学生口算得数,每次填在□里。
16
交流得数,教师板书。
追问:第一小题,18本身是几个9相加得到的?加上1个9就有了几个9,得多少?再加1个9,4个9是------(36)5个9是…… 看第二小题,42连续减几个7得7?想想看42里一共有几个7? 出示第三小题,让学生观察思考:最后35是怎样得到的?□里的数要怎样算?同桌讨论讨论。
交流:怎样算出□里的数?(引导学生交流,明白可以先想最后一个□里是多少,再想倒数第二个……明白可以“反过来”想的方法算结果。) 学生计算填写,然后校对结果。 二.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整理思路
出示两道实际问题:
(1) 学校运动队有25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多5人,男生多少人? (2) 学校运动队友30名男生,女生比男生少5人,女生有多少人? 让学生自己读题,说说两题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第(1)题谁的人数多,谁的人数少?求男生人数可以怎样想 第(2)题呢【引导学生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第(1)题男生多,女生少,求男生人数要把25人添上比女生多的5人,也就是把25人和5人合起来,用加法算;第(2)题也是男生多,女生少,求女生人数要从30人里面去掉比男生少5人,用减法算。】 学生列式解答,再交流算式和得数。
追问:这两题都是男生多,女生少,求男生人数用什么放大?求女生人数
17
呢?
指出:这里都是男生多,女生少,也就是男生人数这个数量大,女生人数这个数量小。求大的数量,用加法把25人和5人合起来;求小的数量,要用减法从30人里去掉少的5人。 2.做练习二第3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知道哪些条件,要求哪些问题。(明确这里有两个问题:求多少面红旗,还要求有多少面绿旗) 提问:哪种旗最多,哪种旗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列式解答,指名一人板演。 检查交流板演题,明确算法。
提问:求红旗多少面和绿旗多少面为什么算法不一样?(红旗多,黄旗少,求红旗面数要把30面和多的26面合起来,用加法;绿旗少,黄旗多,求绿旗面数要从30面里面去掉少的14面,用减法。) 3.做练习二的第4题
让学生先读题,再交流明确:小芳拍了20下,小军拍的比小芳少,小强拍的比小芳少。
引导:你认为谁拍的最多,谁拍的最少?
小朋友讨论一下:小军拍的比小芳少,他可能拍了多少下,最多拍了多少下呢?再想想小强最少拍了多少下?
交流:小军最多拍了多少下?你是怎样想的?小强最少拍了多少下?你又是怎样想的?
指出:小军拍的比小芳少,也就不满20下;不满20下的数里最多是19下。
18
小强拍的比小芳多,也就超过20下;超过20下的数里最少是21下。 4.思考练习二第5题 让学生说说知道的条件。
引导:根据条件提出哪些问题?同桌互相讨论讨论,等会交流。 学生交流问题,说说怎样算,教师适当板书求和、求相差数的问题。 说明:用其中的两个条件,可以提求一共多少人的问题,还可以提谁比谁多多少人或少多少人,也就是相差多少人的问题。 三、全课总结
提问:我们练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你对它的计算过程有哪些认识?你对知道了比一个数多(少)几,求大的或小的那个数量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又有哪些体会? 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19
第一课时 认识多边形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2~14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判断一个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能按要求围出或剪出多边形。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图形,以及观察、实践操作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感受分类的思想,积累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体会不同图形边数的特点,发展相应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师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根,钉子板1个,四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1张,剪刀1把。 教学过程: 一、预学案
1.回顾已知图形。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有趣的“图形王国”去游一游、看一看。(出示如下图形)请看,这里有一些我们学过的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追问:正方形、长方形有几条边?三角形呢? 2.说明学习内容。
我们知道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边数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根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全册)(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