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名媛诗话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5-2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名媛诗话》的自我指涉

及其内文本建构

王力坚

内容提要 该文借助产生于结构主义转向后结构主义过程并广泛流行于当前西方文化研究中的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或称文本互涉(intertext)理论,对清道咸才媛沈善宝在其《名媛诗话》中反映自身及其家系女性成员与文学的现象进行探讨。文章认为,具有诗话编撰者与诗人双重身份的沈善宝,在《名媛诗话》中不仅循例大量征引他人的前文本(pre-text)——包括本事、作品与批评,而且还体现了相当明显的自我指涉(auto-referentiality)现象——即不时自我表述(包括其本人及其家庭/家族),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将该诗话当作再现其自身(及其家系女性成员)历史与文学创作的文本空间。不过,沈善宝的处理方式并没有呈现为传统意义上的自传体叙述,而是在随机动态的过程中,将其自我指涉置于与其相关的诸多关系(文本/前文本)之中,由此构成一种涵蕴其间的互文性,或称之为“内文本”(intratextuality)建构。其最终效果,不仅使这种“内文本”建构成为

该诗话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还在貌似(自我指涉的)零碎拼合中浮现出沈善宝自身(历史与文学)的轮廓与影像。这样一种文本策略的运用及其价值取向,无疑是强化了女性自身(尤其是作为时代才媛领袖之一的沈善宝)在重构女性文学史过程中的责任感及参与感。

关键词 《名媛诗话》 沈善宝 清代才媛 自我指涉 内文本 互文性一、引言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或“文本互涉”(intertext,亦译为“相互文本”)是产生于西方学界结构主义转向后结构主义过程,并广泛流行于当前西方文化研究中的一种理论。根据美国结构主义文论家罗伯特·司格勒斯(Robert Scholes)所下的定义是:“一个相互文本就是潜藏在另一个文本之中,形成各种意义的文本。”①法国后结构主义文论家克莉斯蒂娃(Julia Kristeva)则认为:没有一个文本是初始的,独创的,任何文本都依赖于先前存在的文本和释义规范,都是对其他文本之吸收和转化②。克莉斯蒂娃的定义显然是相当广义的。尽管如此,古往今来的无数文本的文本互涉现象,总是有显性或隐性的不同。中国古代以“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录异事,正讹误”(许顗《彦周诗话》)为表述特征的诗话,无疑就是一种文本互涉现象相当明显的文类。然而,在诗话最为兴盛的清代,才媛沈善宝的《名媛诗话》③却有别具一格的表现。

沈善宝,字湘佩,号西湖散人,籍贯浙江钱塘,生于嘉庆十三年(1808),卒于同治元年(1862),除《名媛诗话》外,还著有《鸿雪楼诗选初集》④及《鸿雪楼词》⑤。如果说《鸿雪楼诗选初集》与《鸿雪楼词》体现了沈善宝的文学成就,那么其生活后期所编撰的《名媛诗话》便是最终奠定了沈善宝在清道咸年间(1821-1860)女性文坛上的领袖地位。

道光二十二年(1842)春,沈善宝假闺秀诗文各集并诸闺友投赠之作开始编撰《名媛诗话》,至道光二十六年(1846)冬落成11卷,复

辑题壁、方外、乩仙、朝鲜诸作为末卷,共成12卷。之后,又陆续补充续集上中下3卷方完稿。全书共15卷,纪事上涉唐、宋,下及咸丰中叶,对清代(尤其是道咸年间)诗坛的女诗人(几乎涵括咸丰以前全部重要的清代女诗人)的创作状况及其家庭生活、交游、教育及宗教信仰等状况,进行了颇具广泛性与代表性的记录与描述,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学/历史资料,可称是一部清代女性文学简史。

在《名媛诗话》中,沈善宝循例大量征引他人的前文本(pre-text)——包括本事、作品与批评,通过按照年代顺序连缀数以百计⑥才媛的介绍/评述,建构成由顺治初到咸丰中叶的清代才媛文学发展史。与此同时,还体现出相当明显的自我指涉(auto-referentiality)现象——互文性的特殊表现——即在文本中不时自我表述(包括其本人及其家系女性成员)并征引自己(及与自己相关)的作品,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将该诗话当作再现其自身(及其家系女性成员)历史与文学创作的文本空间。可见,沈善宝《名媛诗话》中的互文性现象有其异于常态之处,本文即对《名媛诗话》异于常态的互文现象及其内在的历史文化底蕴进行初步探讨。 二、沈善宝的双重焦虑与企图

美国解构主义大师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在其名著《影响的焦虑》(The Anxiety of Influence)中提出了“文本不表明克服了焦虑,反而恰恰就是焦虑本身”⑦的论断。布鲁姆还认为,文本不仅体现了作者的焦虑意识,还体现了作者的主体意识与权力意志,互文关系并不是纯粹的文本之间的关系,还内化了作者的功能。因此,布鲁姆强调要注意寻求文本生成的内在机制⑧。那么,沈善宝《名媛诗话》文本生成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名媛诗话》有没有体现沈善宝的焦虑意识乃至主体意识与权力意志?确实很有意思,沈善宝固然不知布鲁姆为何许人,但她的《名媛诗话》——首先在《名媛诗话》自序中,却颇为清楚地表达了她的焦虑意识乃至主体意识与权力意志: 自南宋以来,各家诗话中多载闺秀诗。然搜采简略,备体而已。昔见如皋熊淡仙女史所著《淡仙诗话》内载闺秀诗亦少。窃思闺秀之学与文士不同,而闺秀之传又较文士不易。盖文士自幼即肄习经史,旁及诗赋,有父兄教诲,师友讨论。闺秀则既无文士之师承,又不能专习诗文,故非聪慧绝伦者,万不能诗。生于名门巨族,遇父兄师友

知诗者,传扬尚易;倘生于蓬筚,嫁于村俗,则淹没无闻者不知凡几。余有深感焉。故不辞摭拾,搜辑而为是编。惟余拙于语言,见闻未广,意在存其断句零章,话之工拙,不复计也。(卷1/页1-2) “搜采简略,备体而已??内载闺秀诗亦少??闺秀之传又较文士不易??闺秀则既无文士之师承,又不能专习诗文,故非聪慧绝伦者,万不能诗??生于蓬筚,嫁于村俗,则淹没无闻者不知凡几??”在在彰显了沈善宝的焦虑意识,而“余有深感焉,故不辞摭拾,搜辑而为是编”则显示了沈善宝有感而发、挺身而出,力图掌控话语权为才媛文学立传的主体意识与权力意志。方秀洁(Grace S.Fong)便指出,沈善宝在《名媛诗话》自序中虽然没有明说,但也通过不同的形式体现其自传书写欲求——其自我表述、编排诗集的方式以及在文本叙述中触目可见征引她自己的诗作。这样一种自我表述也体现在对其他才媛的生活与诗歌创作的书写之中⑨。

在《名媛诗话》的卷4、7、8及续集上,还有好几例彰显了沈善宝焦虑意识以及为才媛文学立传的主体意识。这些表述的语境有在诗话编撰中亦有接近完成时,表述者有沈善宝自己亦有他人,然而表述的意思不外对女性在文学史中的缺席感到焦虑,力图掌控话语权以建构/重构妇女文学史经典,并视之为千古不朽的事业。这些表述或许可说是集体的声音,是沈善宝以代言者的身份所表达的一代才媛的共同声音,是群体众声的集合。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家曾指出,女性作家“经常体现一种群体意识,我就是我自己,但我也代表所有妇女,我受压迫的历史即是所有妇女受压迫的历史”⑩。清代才媛确实也不乏这种为群体“代言”的意识,除沈善宝外,如熊琏的悼词数十首,就宣称“皆为金闺诸彦命薄途舛者作”(况周颐《玉栖述雅》),其《金缕曲》中亦有“我为红颜聊吐气,拂醉毫、几按凄凉谱”的表述。作为具有主体意识的沈善宝,更进一步在众声喧哗中,或隐或显表述了其个人的强烈愿望——对自我的肯定与重视,对才名的渴望与追求。 对于沈善宝的才学,无论是长辈还是同侪,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极高的评价。如沈善宝的业师兼寄父李怡堂(1756-1837)为沈氏《鸿雪楼诗选初集》作序便称赞沈善宝曰:“吐属风雅,学问渊博,与之谈天下事,衡量古今人物,议论悉中窾要。”(原序三,页1)佟景文(1776-1836)在同为《鸿雪楼诗选初集》所作的序中,更对沈善宝的为人与才学作了充分的肯定:“闺阁中有此如椽巨笔,不特扫尽脂

粉之习,且驾蕉园七子而上之。??岂惟巾帼中不易得,正恐翔步木天,入金马堂之选,亦不数数觏也。”(原序二,页1-2)沈善宝于道光十七年(1837)入京方结识的满族名媛顾太清(1799-1876),亦对沈善宝的才与名③赞誉有加:“佳句读来嫌太酽,怀君空负济川才。”(《题钱塘女史沈湘佩〈鸿雪楼诗集〉其一》)“彩笔一枝,新诗千首,名重浙西东。”(《一丛花·题湘佩〈鸿雪楼词选〉》)“初逢宛似旧相识,更羡当筵七步才。”(《迭前韵答湘佩》)“从容笑语无拘束,始信闺中俊逸才。”(《再迭韵答湘佩》)同里挚友张孟缇在奉和诗中,对沈善宝作出极高的评价:“闺阁清才第一流,苍茫仙梦落琼楼。盛名已播千人口,奇气能消万古愁。玉井丹霞濡采笔,宝炉青火炼纯钩。策勋傥比从戎例,娘子军中万户侯。”(《沈湘佩夫人惠题拙集迭韵奉柬》其二)江阴榕江才媛陈慕青更对沈善宝的才情表示了衷心的敬仰倾慕之情:“青莲甘下宣城拜,我亦麄才合让君。”(《题武夫人沈湘佩善宝〈鸿雪楼集〉并谢题拙稿四章》其一)“千钧健笔欲凌空,多少名流拜下风。”(《和沈湘佩见赠原韵即以寄怀》其二)

在《名媛诗话》中,类似的肯定与评价亦不少见。沈善宝对才名显然持肯定态度,如评述《邯郸客舍题壁》“事业到头都未是,英雄当下只争名”云:“‘英雄’句七字千古!”(卷12/页2)毫不掩饰对才名的推崇与追求。不过对自己才学/才名的评价,沈善宝表面上似乎甚为低调,如前引序言末尾有云:“惟余拙于语言,见闻未广。”但在诗话正文中,沈善宝却频频征引他人颇为高调的评价,如前引丁步珊、邱云漪与陈静宜均不约而同推举沈善宝为“弁冕闺英”、“闺秀诗坛盟主”、“之子才调无双,贤名第一,是吟坛宗主”。此外,其弟子韩淑珍和诗有云:“得亲绛帐三生幸,闺阁高才第一人。”(续集上/页14)无锡才媛秦宜人亦称颂她“清风林下久心倾,应是神姝谪玉京”,“一代骚坛树旗帜,千秋才调轶冠中”(续集下/页6)。同里鲍玉士的“又见才名动帝州”(卷6/页8)与南昌姚淑卿的“才名直欲动公卿”(卷7/页22)更将沈善宝的才名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鸿雪楼诗选初集》卷5中,沈善宝倒是公开阐明她这种雄心壮志:“不惮驰驱赴帝京,要将文字动公卿。”(《抵都口占》) 换个角度来看,如前所述,弘扬女性诗学、重构女性诗史是沈善宝的第一重(群体)焦虑与企图。那么,作为一代才媛诗群的叙述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名媛诗话在线全文阅读。

名媛诗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06918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