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年) 修改 文 本
中心城区总规划面积约为18.5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7.8平方公里,其中:
钟多组团:北至泉孔,南到岩板滩,西以金银山山脚740-780米等高线为界,东以翠屏山山脚等高线720-760米等高线为界。
渤海组团:北到大木林,南到耿家店—刘家桥一带,西以渝怀铁路为界,东到小河坎—冉家店—肖家店一带。
龙潭组团:北到酉阳一中,南到落底洞,西以渝怀铁路为界,东到钟家庄屋—王家坝—曾家堡一带。
板溪组团:北至蜂桶坡,南到大田坝,西以渝湘高速为界,东到刘家寨—红杏寨—杉树坨一带。
小坝组团:北至白水溪,南到冯家院子,西至周家寨—董家寨一带,东以渝湘高速为界。
各组团具体范围以规划图纸为准。 修 改:
中心城区总规划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8平方公里,其中:
钟多组团:北至泉孔,南到岩板滩,西以金银山山脚740-780米等高线为界,东以翠屏山山脚等高线720-760米等高线为界。
渤海组团:北到青冈堡,南到耿家店—刘家桥一带,西以渤海场—渝怀铁路为界,东到小河坎—冉家店—肖家店一带。
板溪组团:北至养生土,南到生基湾,西以张家槽—黄家塘为界,东到刘家寨—何家沟—扎营坝一带。
小坝组团:北至俞家湾,南到土地坳,西至白水溪—董家寨一带,东以渝湘高速为界。
各组团具体范围以规划图纸为准。
第七条 规划成果
本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及附件(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专题报告、规划附图),其中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经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包括城市规划区范围、县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区域、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基础
4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年) 修改 文 本
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城市防灾工程等内容。
文本中字体加粗部分均为强制性内容。 修 改:无
第二章 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第八条 发展定位
规划期内,努力把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建设成为渝东南地区特色农林牧产品加工基地和原生态旅游强县,富有民族民俗特色和环境优美的山水园林城市。
修 改:
规划期内,努力把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建设成为重庆市次区域性中心城市、武陵山经济协作区重要增长极和渝东南经济高地,以武陵山区民族经济开发示范县、渝东南工业强县、渝东南对外开放高地和中国西部养生休闲胜地为主要支撑,实现“崛起武陵山,领先渝东南”的发展战略目标。
第九条 发展思路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314”总体部署为指导,重点抓好林业、畜牧业、工业、城市建设“四件大事”,积极推进“工业强县、林牧富县、旅游兴县、环境立县”四大战略,把酉阳建设成为工业发展迅猛、农业提速增效、旅游兴旺发达、物流便捷通畅、生态环境良好、富有民族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积极实行城乡统筹改革,快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修 改: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314”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3号文件为指导,按照“五个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要求,重点抓好林业、畜牧业、工业、城市建设“四件大事”,积极推进“工业强县、林牧富县、旅游兴县、环境立县”四大战略,把酉阳建设成为工业发展迅猛、农业提速增效、旅游兴旺发达、物流便捷通畅、生态环境良好、富有民族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积极实行城乡统筹改革,快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十条 发展目标
(一)经济发展走在渝东南地区前列,加快实施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效
5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年) 修改 文 本
益不断提高,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畜牧业、现代制药业、食品加工业、电矿业、旅游业和商贸业。
(二)统筹城乡达到渝东南地区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三)社会和谐走在渝东南地区前列,实现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乌江生态走廊、大板营自然生态区、三黛沟自然生态区、金银山自然生态区为生态保护重点,快速建成渝东南地区环境优美的山水园林城市。
修 改:
规划到2015年,形成重庆市次区域性中心城市、武陵山经济协作区重要增长极、渝东南经济高地基本框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努力建成武陵山区民族经济开发示范县、渝东南工业强县、渝东南对外开放高地和中国西部养生休闲胜地,“洼地崛起”的基本态势明显确立。
规划到2020年,建成重庆市次区域性中心城市、武陵山经济协作区重要增长极、渝东南经济高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实现“崛起武陵山,领先渝东南”战略目标。
第十一条 发展战略
(一)城乡统筹战略。统筹城乡产业,进一步推进工业集中集约发展,优化工业布局,优化发展环境;统筹城乡建设,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规划管理体系;统筹基础设施,加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社会事业,以实现城乡居民“六优”为主题,加快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二)区域协调战略。注重酉阳县与湖南、湖北、贵州相邻地区以及渝东南其他区县的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协调;注重酉阳县域内部各片区发展协调,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
(三)优化产业战略。推进产业集中发展,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提升产业结构,做好对沿海发达地区和重庆主城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并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形成重点产业重点布局的格局。
(四)非均衡发展战略。强化中心城区发展,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加速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重点培育县域中心镇,将农业产业化中的龙头企业及
6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年) 修改 文 本
相关企业集中到中心镇。
修 改:无
第三章 县域城乡总体规划
第一节 人口与城镇化
第十二条 人口规模
2007年,酉阳县域总人口为79.4万(截至2008年11月,县域总人口为80.7万),常住人口为57.11万;规划至2013年,县域总人口为83.5万,常住人口为54.3-60万;2020年县域总人口为89万,常住人口为55-65万人。
修 改:
2009年,酉阳县域总人口为81.81万,常住人口为57.23万;规划至2015年,县域总人口为85万,常住人口为56-61万;2020年县域总人口为91万,常住人口为57-67万人。
第十三条 城镇化水平
2007年,酉阳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18.6%;规划至2013年,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达到27.3%-30%,2020年达到37.5%-45.5%。
修 改:
2009年,酉阳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21.60%;规划至201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达到30%-35%,2020年达到42%-50%。
第二节 城乡产业发展与布局
第十四条 总体目标
重点抓好林业、畜牧业、工业、城市建设“四件大事”,按照“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完善功能、充实产业、集聚要素、辐射农村”的要求,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产业规模,规划至2020年实现地区国民生产总值130亿元,三产比重调整为15:55:30。
修 改:
重点抓好林业、畜牧业、工业、城市建设“四件大事”,按照“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完善功能、充实产业、集聚要素、辐射农村”的要求,深化产业结构
7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年) 修改 文 本
调整,扩大产业规模。
第十五条 发展思路
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发展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生产要素向加工工业聚集,促进加工业快速发展,形成以工带农、以农促工、工农互补,二、三产业带动特色基地发展的工业化新格局,在巩固提升烟、畜、药、林等传统农业产业的同时,尽快把现代制药业、林农加工业、食品工业、电矿业、旅游业培育成支撑并引领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
修 改:无
第十六条 产业布局
结合县域内的总体经济生产力布局和各区域资源、产业现状,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以轴串点、以点带面的整体格局。县域内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以酉阳中心城区为产业核心区,以渝湘高速、渝怀铁路为主轴,铜李路、酉牡路、渤桂路及酉龚路(省道304线)为次轴串连各重要节点,以点带面发展五大重要区域:以酉酬为中心的酉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区,以龚滩为中心的乌江画廊经济区;以李溪为中心的红色边贸经济区,以黑水为中心的烟、畜、药产业经济区;以兴隆为中心的高山绿色食品经济区。
修 改:
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以轴串点、以点带面的整体格局。县域内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以酉阳中心城区为工业、服务业发展核心产业区,以渝湘高速、渝怀铁路为主轴,铜李路、酉牡路、渤桂路及酉龚路(省道304线)为次轴串连各重要节点,以点带面发展四大产业片区:东部酉水河流域生态经济片区 ;南部红色边贸经济片区;西部乌江画廊经济片区;北部山地特色农业经济片区。
第十七条 新农村发展
(一)按照有利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整治和建设新农村,按照有关法规严格控制乡村建设用地指标。
(二)逐步引导农村人口的居住和就业向各级城镇和中心村转移。对现有人口规模过小、发展条件过差的自然村,原则上予以适当撤并,逐步引导人口向其
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酉阳总规—文本修改1028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