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研究(7)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各主要成员国特殊的绿箱政策主要有:一是日本的大米转作补贴。日本大米受到政府补贴,国内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因没有国际竞争力而难以出口,过剩日益严重。因此,日本实行转作补贴,以解决大米生产过剩,其他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又严重不足的矛盾。二是美国的市场丧失补助政策。美国政府为提高农民收入,于1998年导入了市场丧失补助政策。通过该政策美国政府不仅没有减少直接补贴,反而大幅度增加了补贴。美国把市场丧失补助支出划为绿箱政策支持范围,已引起了国际上其他国家的争议。该政策说明美国具有相当的财力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三是美国的生产灵活性合同补贴。政府通过向农场主提供为期7年的“生产灵活性合同补贴”,即根据基期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向生产者或土地所有者给予支付,最终在2002年以后实现无补贴。美国的国力强,农户数量少而生产规模大,农产品成本较低,竞争力较强。政府通过与农场主签订合同的方式提供补贴,能够以此来限制补贴的总量,并逐步达到取消补贴的目的。四是欧盟的环保计划。欧盟逐步将单独由财政对农民直接支付转变为欧盟以及成员国、地区、地方财政对环境与乡村发展的共同支付。这样既有助于环境保护,又能减轻欧盟目前严重的财政负担。五是日本对山区、半山区的地区援助计划。由于日本的山区较多,大多数山区的农业比较落后,一些年轻的农民不愿意继续在山区务农,导致日本缺乏土地资源的问题更为突出。另外日本政府财政也有能力支持这项政策。
(二)黄箱政策
一是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能完成甚至提前完成黄箱支持条款中的削减任务,表明各成员国能遵守WTO农业规则的硬约束;二是除加拿大外很少有超额削减黄箱支持义务的,说明各国都尽量保留和利用黄箱政策;三是各国已把“微量”条款所允许的空间最大限度用足。此外,韩国在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用以鼓励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措施”这一黄箱例外条款有突出表现。
(三)蓝箱政策
欧盟的蓝箱政策最为突出。原因是欧盟的农业负担重,其AMS远高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农户比较多,生产规模较小;农产品的成本较高。如果不允许欧盟实行较多的直接补贴,欧盟各国特别是法国、英国等就会受到很大冲击。目前WTO正在对欧盟这种直接支付的合法性进行研究,因此欧盟把对农民的直接补偿性支付形式逐步由生产控制型向服务型转移,将“蓝箱政策”转为“绿箱政策”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四)出口补贴
在出口补贴方面,欧盟的出口补贴最充足。主要是因其农产品生产过剩,而成本较高,不实行补贴就难以出口。美国则采取有限的出口信贷计划。虽其农产品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但成本仍高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凯恩斯集团国家,农产品出口始终需要一定的补贴。而凯恩斯集团除了加拿大外,几乎取消了出口补贴。加拿大目前的出口补贴为3.63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它作为发达国家,有经济实力进行出口补贴,以对抗欧盟和美国的出口补贴竞争。而其他凯恩斯集团国家除价格具竞争力外,核心原因是缺乏财力打出口补贴战。
四、我国实行农业补贴的基本思路与对策措施
根据农业补贴政策存在的不足,借鉴国际经验,从加入WTO后的2002年开始,在遵守世贸组织农业规则的前提下,我国农业补贴的基本思路实行“一个中心,两个转移”的方针,即以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中心,从补贴农产品流通领域向补贴农业生产领域转移,从保障农业生产型补贴逐步向增加农民收入型补贴转移。在对粮棉等农产品流通领域的补贴资金转移过程中,要保留以往储备费用等合理、必要的流通环节补贴,只将超量资金与部分增量资金转入生产领域,加大农业生产环节的补贴力度。在财力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的硬预算约束条件下,集中使用资金,避免撒胡椒面,突出重点产品、地区、人群和企业,降低补贴资金运行中的交易费用,提高补贴效率,进而促进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为缓解我国工业化中期阶段农民增收困难这一主要政策目标的压力,要将短缺时代刺激生产、增加产量的农业补贴政策重心,逐步转到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的方向上来。考虑到财力有限、农民数量庞大的国情现实,不能盲目与发达国家所实行的高成本农民收入补贴政策攀比,只能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农民比例的下降,分阶段、分地区和分人群,逐步增大对农民收入的补贴支持强度。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以增强经营能力,提高技术水准,从而间接强化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工作加入WTO后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研究(7)在线全文阅读。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研究(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