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研究(3)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我国政府在加入WTO后,大麦、大豆、油菜籽、花生油、葵花油、玉米油和棉籽油实行单一关税。其中,大麦不是主要粮食品种;配额内豆油若大量进口,会对油菜籽和花生油等形成一定的替代;葵花油、玉米油和棉籽油也非主要进口农产品,故这些产品的进口影响不予考虑。而大豆是国内市场的大宗需求产品,进口关税仅为3%,价格又比国际市场高得多,其进口存在巨大的扩张压力。据农业部中国农业信息网公布,2001年12月11日全国几家大型粮油批发市场二等大豆批发价平均为2200元/吨,而国际市场大豆平均价格仅为1446.4元/吨,前者比后者高出52.1%,而且进口大豆到岸后的完税价格也明显低于国内市场批发价。另据农业部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2001年进口大豆达到1394万吨,同比增长33.8%。目前,大豆进口量巨大,增长迅猛,已受到有关部门密切关注。
按农业部一份报告的估计,2002年大豆进口会维持在近两年的水平上,取前两年的平均值1217.8万吨为2002年大豆的进口量,那么,扣除500万吨供求缺口后,将有717.8万吨国产大豆被替代,替代面积为5790.73万亩,由此减少827.25万农民的生产就业机会,总体收入损失达111.34亿元。
由于进口大豆除了做成某些豆制品外,主要是榨成豆油。因这种豆油原料价格低,供给增长快,国内豆油价格将下降,从而会抑制一部分豆油的进口。1995年作为转折点,自从1996年我国农产品结束短缺时代后,截止到2001年大豆与豆油的进口替代关系便日益明显。鉴于榨成豆油的进口大豆数量及比例难以获取,只好采用大豆进口量与豆油进口量来近似地模拟二者的替代关系,如式(1)的数学模型(数据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1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6~2001年;农业部信息中心)所示。
Y=137.185-0.0993X+μ (1)
(15.918)(-8.046)
R[2]=0.928,F=64.744
式中:Y为豆油年进口量(万吨),X为大豆年进口量(万吨),μ为菜籽油等的替代因素和其他因素的随机干扰项,括号中的数值为t检验值,R[2]和F分别为相关系数和F检验统计量。
式(1)的统计检验值表明,数学模型是合格的。它表示每进口1万吨大豆,豆油进口将减少0.0993万吨。鉴于大豆与豆油进口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假定2002年国内豆油市场供求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动,大豆进口处在前两年的平均水平上,即1217.8万吨,那么,豆油进口量为16.32万吨,配额完成率为6.5%。
由于该模型是以加入WTO之前的数据模拟而成,加入WTO后的进出口条件将发生某些变化,政府正在推行“大豆振兴计划”;特别是2002年3月农业部开始实施转基因产品的三项具体管理办法;人口和收入都在增长;豆油的国内外差价比较大,且存在供求缺口,转基因产品管理办法对其控制不明确,进口将回升,因此,预计2002年大豆进口量同上年相比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幅度不会太大。主要原因在于“大豆振兴计划”推进的效果存在时滞,转基因产品的进口操作措施,只是加大了大豆等农产品的进口成本,限制了部分转基因产品的进口,延缓了进口进度,但国内供求格局短期内变化不大,因而大豆等转基因产品的进口不会受太大的影响。于是,2002年豆油进口量可能反弹,超过模型估计数16.32万吨,但不足以抵补供求缺口。即使填补了供求缺口,其余额也不大,可忽略不计。
总之,如此高的大豆进口水平,必将明显抑制配额内豆油进口,于是,进口豆油在填充供求缺口后,不大可能影响农业生产及农民的就业和收入。由于大豆与豆油进口之间以及同国内相应产品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因此,进口大豆将影响农业生产者;进口豆油既影响农业生产者,又影响榨油业的工人;若采取适当的补贴措施,降低国内大豆的生产、运输和营销成本,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促使国内特别是南方地区榨油企业主要以国内大豆为原料,那么,对我国大豆生产者和榨油业工人均有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工作加入WTO后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研究(3)在线全文阅读。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研究(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