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三件事都与刘老师身体残疾有关,看来苏叔阳是抓住了人物的生理特点有意为之的。刘老师是残疾老师,和我们正常老师不同。二是三件事都直指要表达的中心,也就是说他的写作目的是要赞扬刘老师——
生:生命顽强,对生活充满热爱。
师:还有补充吗?
生:第10自然段中间那句话“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概括了前面三个刘老师腿疾的事情,作者想表达的就是那根圆木棍撑起了刘老师的自信和乐观。
师:对,你对圆木棍印象很深。刚才我们看到了这两点相同的地方,其实它们又略有不同,看起来是三件事,其实是两个方面,哪两个方面?当教师就要干什么?上课教书,这就是教师的工作,再看看三件事,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一方面写刘老师上课,在工作,另一方面写刘老师的生活。
师:对,另一件是课余,课余就是生活。既写工作中的事,也写生活中的事,这有联系吗?
师:工作中他那么乐观、认真、严谨,转来转去他都不怕辛苦。生活中更了不起,他敢亲手——
生:放风筝。
师:他故意把那个线拐甩掉,你看文章在篇幅上是不是更侧重于这段?
生:是。
师:这样子是不是和我们的题目很吻合啊?看来放风筝这段更能体现刘老师的——
生:生命顽强,对生活的
热爱。
师:所以,今天我们学到了一招,能反映文章中心的那一部分我们该——
生:把它写详细。
师:写详细就是要写长,写长是有讲究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文章是怎样写长的。
师:第二个问题搞懂了吗?
生:懂了。
师:看来,作者选材真是匠心独运。事情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既有课内又有课外,尤其突出了哪件事?
生:放风筝。
师:是的,放风筝这件事更能反映人物的品质或者人物的精神。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及评析(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