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出示学习任务)本节课我们完成四个任务:一、探讨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二、探讨作者选取的事例有什么讲究。三、探讨作者抓住人物动作写的妙处。四、探讨开头写景内容对表现刘老师形象有什么作用。
师:题目是写风筝,实际是写——
生:刘老师。
(师板书:刘老师)
师:很显然,文章是写人的。苏叔阳是著名的作家,30多年后,他还想着刘老师。文章中有一段话告诉了我们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打开课本,迅速找到那段话。
生:因为作者深深地,深深地想念刘老师。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很快就发现了这句话。那么,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生:思念。
(师板书:思念)
师:老师发现写思念很简单,因为作者直接就写在这里了,这样的写法叫直抒胸臆,我们来读读看。
生:(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师:要是我读,我就不这
样读。
(师范读,生静默,回味,再读。)
师:表达情感,你以为声音读得高高的就能读得深情吗?不是,我们再来一遍。
(生再读)
师:你读得声音越低,思念的程度就——
生:越深。
师:作者30多年没有见过刘老师,写这篇文章是表达对刘老师的思念之情。我发现这段话在人称上与前面不同,用的是第二人称。知道使用第二人称有什么好处吗?一般什么时候用第二人称?
生:给别人写信的时候。
师:对,写信的时候用第二人称能拉近距离,让人感到亲切,表达的情感也更深。前面一直用第三人称,这里突然改了,为什么?老师查找了一下资料,发现原文中原来没有这段话,这段话是编者加上去的,作者可能在想——
生:想更强烈地表达对刘老师的思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及评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