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业教育的独特性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它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广义的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的教育,它为学生灵活、持续、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而狭义的创业教育则是与增收培训即职业培训、技能培训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国家层面提倡的创业教育是广义的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跟其他学科相比,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特性[1]。
学术教育强调知识传授、学术能力的培养,重视逻辑思维、形而上学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强调技能培养、职业能力形成,重视职业技能、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而创业教育则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创业能力的形成,重视创业精神、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1]。因此,创业教育更强调实践性,强调学生能力的提高,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作用。
1.创业教育更强调实践性
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思维和意识的养成难以仅仅依靠课堂讲授,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方有成效,因此,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实践环节,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创业教育更强调参与性
创业教育强调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不仅仅限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要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就需要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考,通过课堂活动及课外实践的参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动手实践的能力、沟通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等。
3.创业教育更强调创新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无论是一个新想法的出现,还是将现有的想法付诸实践,抑或是将其不断完善,往往都需要团队的合作。不同学科的学生共同学习,相互启发,能产生更多跨界的创新,而创新是创业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主要的生产力和第四大生产要素。所以,创业教育更强调学生的创新和团队合作,希望可以藉由学生的跨界合作形成更多新创意,通过创意的开发带来更多的价值。
二、在创业教育中采用建构主义理论的必要性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能够主动建构知识,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应帮助和促进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共同点是在教学中有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让学生利用教学情境对知识进行建构[2]。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很大变化,因此建立一种能与建构主义相适应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是当今创业教育教学发展的迫切要求。
通过创业教育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有关创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了解创业的政策法规。此外,通过创业教育的教学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创业。要实现创业教育的要求,就需要在创业教育中采用建构主义的理论。
1.教学过程中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不是取决于他们记忆书本知识的能力,而是取决于他们根据自身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经验去建构知识意义的能力。因此,在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借鉴建构主义理念,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将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实践相结合,不断将知识“外化”,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升华为自身的可意会的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教学设计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在创业教育的教学设计中借鉴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做到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成人学习原理的运用,采用不同的参与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现以学生的“学”为主,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教师角色的转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通过对自身行为的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创业教育教学的设计中应该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应该从单纯的教育者变成引导者,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促进学生与学生相互协作、学生与教师相互协作;形成学生和学生相互评价、学生和教师相互评价的局面,使学生在良性的相互协作环境下主动进行知识建构。
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创业课程教学设计
与建构主义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3]。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则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创业课程教学设计包括教师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学生角色定位的设计。
1.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中,既要有理论部分的知识传授,也要有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的开展;既要有知识的传输,也要有学生在参与教学和实践过程中的技能提升;既要有课堂的理论教学,也要有课外的创业企业参观等社会活动,从而真正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引导理论的良性循环。教学过程设计可以借鉴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等教学设计理念[2],采用头脑风暴、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组织、指导学生主动学习。
支架式的教学设计是将学习任务进行分解,建立一种对知识理解的概念框架,以便学习者进一步理解概念,通过学习消除学生现有的能力与目标能力之间的差距,不断引导学生思维和智力水平的提升。按照“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脚手架”学习模式,使得学生的智力水平像搭脚手架一样不断提升高度。比如在讲授创业机会评价时,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支架或建议支架,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通过一个好的创业机会的描述,让学生建立评价创业机会的概念支架,从而更好地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评价。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教育教学设计研究思路探讨(共2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