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论文应该怎么写?相信对于很多的毕业生们来说应该都是不在呢么清楚下笔的吧,其实在进行撰写论文时候大家应该也都是会参考一些文献的,下面小编就整理了关于教学设计的论文,来供大家欣赏。
第1篇:探讨高职院校微课教学设计思路——评《微课教学设计》
在当前高职院校微课教学设计思路中,微课以“微”“精”的特点赢得了越来越多习惯“快餐式阅读”的人们的喜爱,微课这种新兴教学模式不但帮助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养成了随时随地学习的好习惯,还为当前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创新性的新思维。微课不但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课程结合起来,还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突出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这种短、平、快的速学方式可以说极大地突破了当前的传统教育教学瓶颈,让阅读者和学习者不但可以收到过目不忘的效果,还可以把新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到教学中,极大地解决了以往课程繁琐、复杂,学生无法消化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当下微课学习已经成为搭建教师与学生互动平台的有效工具,微课的内容和形式不但可以更好地贴近当下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教学要求,而且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微课还可以帮助教师在科技教学领域更快地掌握主动权,加强创意设计,提高讲授技艺。
刘万辉编写的《微课教学设计》(2015年9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中,编者围绕微课出现的背景和定义进行展开,详细讲述了微课的特点和分类。编者从微课的教学方法分类和视频展示形式分类两大方面出发,论述微课的开发流程,其中包括可汗学院式微课开发流程、录屏式微课开发流程、实拍式微课开发流程和二维或三维动画式微课开发流程等。编者对微课在传统教学中的应用、在慕课(MOOC)中的应用、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在混合学习中的应用四种常见的应用场景进行了概述,并对微课教学设计基础进行了论述,着重强调了教学设计的内涵、教学设计的特点、教学设计的功能、教学设计的要素与基本任务,并结合最新的微课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体系,从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四个方面展开,举例当下流行的典型教学设计模式,包括加涅和布里格斯教学设计模式、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模式、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和主体主导教学设计模式,为读者提供现实可行的参考模式。接下来编者还探究了教学设计理论在微课中的应用等问题,对教学设计与微课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微课教学设计的流程、微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型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在该书中,编者就当前的微课设计提出了诸多有益的见解和思考。全书案例详实,内容丰富,编者通过大量的作品展示和资源提供,为读者提供了众多的微课设计思路。全书还汇总了大量实际操作的资源,详细地介绍了微课的课程录制和设置的形式。从微课教学设计的模型构成出发,指出了微课的教学顺序、微课教学设计中可参考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并对常用的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编者还细分了系列微课知识点拆分内容、微课设计形式展示与选择、系列微课的练习活动设计等,对微教学设计模板、思维导图在微课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微课教学设计模式应用领域,编者还提出了开门见山式微课教学设计应用、情境式微课教学设计应用、探究式微课教学设计应用、抛锚式微课教学设计应用和理实一体式微课教学设计应用等五个主要的应用场景,分别就其微课教学设计模式、微课的适用场合进行了介绍,还分别进行了案例展示,最后还提供了获奖微课教学设计案例赏析与系列微课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可以说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微课知识内容。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便于学生获得操作性强的知识和内容,便于学生对现有材料进行探究和学习。实际上微课在形式上追求“微”,在内容上讲求“精”,可以说完全突破了原有的教学评价模式,对未来教师更好地掌握用新媒体技术授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教学示范性。微课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更加清楚明白地展示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达到有效讲解的目的。微课目前的教学应用可以实现个性化的教学需求,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补充,也可让教师减少大量的课程重复实践。结合微课进行教学总结往往更加有针对性,根据微课建立教学的数字化电子数据库,有利于当下教育资源更好地分配和应用到偏远地区,实现职业教育普及化。微课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快乐且可以操控的理想学习模式,对于不懂、不熟悉的内容可以反复看、反复消化和理解。在微课视频中,教师的现场讲解往往能够达到标准状态,视听效果会更加真实有效。微课的课堂演示为有效利用电子资源来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可能。
(刘娟/硕士生,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2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创业教育教学设计研究
王艳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9)
摘要:创业教育作为一种综合素质教育,需要在学生的教育生涯中注入创新创业的基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采用建构主义理论,充分利用参与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鉴于目前对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使其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对广大的创业教师有所启发,对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构主义;创业教育;参与式方法;学生主体
当前国家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红利消失,亟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改革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因此成为当务之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教高厅〔2012〕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5〕12号)和《教育部2016年工作重点》(教政法〔2016〕6号)等多部文件不断强调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并将创业教育放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自教高厅〔2012〕4号文件要求各个学校将“创业基础”课程纳入教学体系之后,教学〔2015〕12号文件再次要求所有高校从2016年起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而且,高职高专院校2016年增设了“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被寄予了更大希望。但是,创业教育教学和传统的其他学科的教学有很大区别,它更强调实践性,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这和建构主义理论非常吻合。因此,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结合自身多年创业教育的实践,就创业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以期对广大的创业教师有所启发,对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教育教学设计研究思路探讨(共2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