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求
反华势力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战略,目的是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企图实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全球化。只有实现民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自觉、深度认同,才能看清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险恶用心,才能不被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价值观、政治制度、生活方式蛊惑。近现代中国苦难的境遇表明,正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改变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而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也正是有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有了当前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历史雄辩的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的真理性、科学性。然而,中国与日俱增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却遭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和不满,他们试图利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优势话语权来遏制中国崛起。为此,只有不断巩固和扩大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影响力,使人民群众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才能引导人们群众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持续提供强有力地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3.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
新媒体为民众搭建了自由、虚拟的活动空间,不断改变着民众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状态。同时,新媒体碎片化的信息、话语内容逐步消解了民众的批判精神,使民众日益陷入“技术异化”的氛围,民众的技术异化问题,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2]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最高价值追求,而现时代民众的技术异化问题显然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霍克海默指出,“哲学的真正社会功能在于它对流行的东西进行批判,……,防止人类在现存社会组织慢慢灌输给它的成员的观点和行为中迷失方向。”[3]因而,把握和厘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批判精神,探索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路径,有利于引导人民群众从内心、精神层面走出技术异化的现实危机,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现时代所流行的大众文化的批判能力和甄别能力,有利于引领人民群众在消费主义文化至上的境遇下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有利于引导人们群众在民族复兴伟大进程中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三、新媒体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方式
当前,中国正处在民族复兴的重要关口,我们要看到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斗争的隐蔽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探索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路径,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构筑强大的安全防护网。
1.构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融合的现代传播体系
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固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但也给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了发展机遇。在推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时,我们既要依托新媒体的便捷、快速、互动性强等优势,同时也要发挥传统媒体的权威、官方等优势,克服新媒体因信息量过于庞大,而不确定信息较多和信息甄别困难的缺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审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时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4]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的立体式宣传格局,对于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力和影响力有着重大意义。首先,要注重融合技术平台建设。现代传播体系的发展依赖于计算机高新技术和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推动,而相关技术的发展亦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提供了在统一数字技术平台之上进行产品信息采集、制作、编辑、发行及开展相关服务的可能。管理部门要抓住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更新换代契机,将最新成果应用于传媒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流程再造,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强大的支撑平台;其次,要注重融合内容的建构。当前,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间的新闻生产链均已打通,实现了内容的一次采编、多次发布和共享,但对于微信、微博、移动新闻客户端及APP的内容供给还存在同质化倾向,还不能有效满足民众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内容的多次传播幅度和受众覆盖面的扩展。因而,基于民众需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如能契合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传播属性,则是推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驱动力,更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掌握话语权的根本保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方式(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