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大千世界万紫千红、异彩纷呈,有抒不尽的情、叙不完的事、写不完的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仔细观察,敏锐捕捉,可增加他们的生活积淀,丰富他们的习作素材。
二、博采——拓宽阅读视野,积累语言素材
于永正老师曾说,现在的许多学生不会表达。我们也经常埋怨孩子们的习作语言呆板、缺少灵气。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必须通过持久的、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汲取养料,丰厚语言素材,成为“巧妇”。
1.多读
除了阅读课本上的优秀诗文外,还要引导孩子“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鼓励博览群书。
首先,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图书角”。以“储书银行”的形式倡导学生把各自的好书存到班级图书角,并定期进行班级间互助式交换阅读,开展“储一本书,读百本书”活动。提倡五谷杂粮式的“杂读”,因为“杂读”吸收的营养全面。在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教师应进行科学、宏观的把握,不放任自流。可以推荐一些图文并茂的绘本、童话、童诗、科普小品文等给低中年级学生阅读;推荐情节曲折的小说、散文、传记、科普作品等给高年级学生阅读。推荐的量要大,面要宽,要使学生有自主选择的余地。
其次,将课外阅读分为“一般性阅读”和“目的性阅读”两种形式。“一般性阅读”即每天“切割”黑板一角,写上名言警句、歇后语、古诗佳句等,让学生在课前抽五分钟进行“金句诵读”;“目的性阅读”即每周列出阅读专题,抽一个早自习为学生打造“营养早餐”,还可利用午间活动,让学生“自由谈天说地”,描述、评论生活,实话实说、自由表达。设立栏目有:品评书报、影视观感、生活事件、人物画廊等。教学中,每教一课,就让学生查阅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者是拓展补充性的读物。
此外,在课外拓展阅读的指导过程中,还要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如摘抄优美的词句段,做读书笔记、记读后感想、浏览、跳读、精读、品读等。要让学生在自由的阅读过程中悄然积累语言文字。
2.多背
朱自清先生说过:“背下来的东西才能像吃到你肚子里的食物,化为营养;没有背下来的东西,永远不会成为你的营养。”教师应经常要求学生背诵佳词妙语、精彩段落。
3.多悟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篇好文章、一本好书,不仅是教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传神的字词、精彩的语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触而领悟”——用心、用脑、静心读书,把书读好、读懂、读透,感受语言形象,理解语言意义,感悟语言情感。荣维东教授曾说:“根本问题不是学生真的缺乏生活,而是因为不少学生不具备注意、激发和转化的能力。”学生只有对文中人或事物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意识到阅读的文本可以成为自己仿写的例子,才会有表达的欲望和基础,才会趣味盎然地“吐丝作茧”。
三、实练——课内外有效练笔,教给表达方法
特级教师潘文彬说过:“儿童的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内外有效练笔,就要教给他们表达的方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开源博采实练导思厚积而薄发——小学创新作文的教学策略(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